魏王李泰今天的心情很是不错。
因为他已经得知了消息,目前魏征等大臣编撰的史书,已经有了一份初稿,准备在今日朝会上献给父皇。
史书,并非是一次性就能编撰完成的,往往要进行初稿、复稿等等数道程序,用于检测是否有错误、遗漏等等,而初稿往往都是列出纲式,让君王检查是否符合其心中的要求。
也就是这个机会,最为合适,魏征等大臣献上四套史书的初稿后,他再献上魏王府所编撰的史书,定然能博得父皇欢心,认为他远远比太子更操心国事。
而当李泰推开房门后,看着地面上的数册书籍后,不由得疑惑。
看样子,这些应该是书吧。
而且数量还不少,是谁放在他房间门口的?
想了想,魏王蹲下随手拿起一卷,看着上面的《周书》两字,脸色微顿。
“《周书》?”
魏王李泰声音有些疑惑,他刚刚令人编撰了《周书》,但绝对不会出现在这里,而是在他的厢房内,准备今天带到朝会上。
而面前的这《周书》,又是从何处而来?
魏王李泰环顾左右,发现周围并没有人,想了想,将面前的《周书》拿起,缓缓翻阅。
良久后,心中有些骇然。
很全面!
远远比他令魏王府内的学士撰写的史书强得多。
他本身也掌握许多历史知识,对于文学、史学也有一定的造诣,这段时间撰写史书的事情他也参与到其中了,因此他能明显发现面前这册《周史》和他令人编撰的《周史》的巨大差距。
面前的这册史书,内容比较权威性,语句规范,并且对于周时期的各种事件记录的方式,以较为严谨的态度撰写,条条框框皆依据史书档案、文献资料撰写。
而他这段时间令魏王府的学士撰写的《周史》,由于没有足够的‘资源’,即没有大量史官帮助,没有诸多全面、具体、权威的史料借鉴,因此士子们在撰写时,也引用了部分民间私人撰写的历史记载,其内容往往包含了许多传闻、逸事以及士子们的个人观点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