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煊说完这些后,看向李承乾,李承乾自己则陷入了思索之中,亲自去送几位皇弟,到各自的藩地就任么?
让他将演技打磨的好一点,这个有些难啊,他怕到时候自己根本哭不出来。
“哭不出来,就掐自己大腿!”
李承乾心中自语,反正陆师让他去做的事情,总是没错的,表演一下吧,虽然对于他来说有些困难,但这一切都是为了皇位。
“陆师,我知晓了,不过我的皇弟李恪,我总感觉其性情还不如魏王李泰,他比较喜欢游猎,喜娱事,总是有些不务正业的样子。”
说到这里,李承乾有些不好意思,为何他知道李恪不务正业,游手好闲?就是因为原本他和李恪是同一种人,甚至小的时候他和李恪的关系还很好。
“李恪未来,恐怕未必能给我带来多大的助力。”
通过对于李恪性格的分析,李承乾能够感觉到,自己这个皇子大概率是个性格摇摆不定的人,并且其也相当于个纨绔了,自己这个皇弟,真的能够帮助自己么?
陆煊闻言,目光闪烁。
他记得,现在网络上很多人,都喜欢声称‘唐太宗的诸多子嗣中,李恪最适合继承皇位的’。
这种话,可以当做无稽之谈。
不过也不能说绝对,在贞观十二年前,李恪完完全全可以称作是一个普通,甚至略微差劲的皇子。
想到这里,陆煊道:“你不用担心这件事情的发生,贞观十二年之前,李恪确实对你而言无法提供什么帮助,因为这时的李恪,并没有塑造一个良好的性格,而贞观十一年、十二年期间,发生了一件事情,让李恪发生了改变。”
“嗯,这件事情你也可以参与一下。”
陆煊知道,在贞观十年初期,唐太宗想通过世袭封建、重置封国方式,长久巩固大唐王朝的统治,因此,其不顾重臣们的反对,将自己的弟弟和儿子全部世袭封建。
李恪从蜀王改封吴王,并被任命为潭州都督,但是却没有赴任,贞观十一年,李恪拜为都督安随温沔复五州诸军事、安州刺史,同年赴任。
也就是这一年,李恪即使到了自己的藩地,依旧未能养成一个良好品德,他因游猎过度、损坏庄稼,而被御史柳范弹劾。
作为惩罚,李恪被免去安州都督,并削减封户三百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