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文学馆...”
魏王李泰闻声思索,这确实是个好主意,因为打造文学馆,必然能够获得许多士子的支持,而大量士子的加入,无疑会增强魏王府的力量。
每个士子,至少都有些能力,或多或少在见识、文学、史学、政事等方面有属于自己的见解,而这些士子也有机会担任各种官职,大大小小的官职由魏王府的人掌控,这也相当于无形间增加魏王府的力量。
并且,还有一个很关键的地方,那就是能被魏王府招揽的士子,或许是寒门出身、百姓出身,但大部分依旧都是出身于贵族或者世家的,这些人背后的力量也值得关注和借用。
文学馆这件事情,他曾经向父皇提出两次了,第一次是父皇越来越恩宠于他,渐渐不喜太子李承乾之时,第二次是他产生了夺嫡之心时,但父皇都拒绝了。
现在,无疑是个好机会,父皇依然心中想制衡他和太子府的力量,而在太子府处处压制魏王府的情况下,他提出打造文学馆,处于制衡考虑,父皇是绝对会恩许的。
“这个建议不错,但我该以何理由,打造文学馆?”
“必然要需要一个借口,这个借口也是为父皇准备的,没有合适的借口,父皇就这么允许我打造文学馆,那偏袒的也太过于明显了。”
魏王李泰看向苏勖、房遗爱等人道。
闻言,苏勖思索,而这时房遗爱的声音响起了,他早已经将此事的理由想清楚了,并提前做了些许的准备。
“殿下,虽然古今记载各种事件、杂志、历史、趣闻的事情很多,但臣发现,以目前大唐的疆域来看的话,每个州并没有单独详细的归拢记载。”
“臣建议,不如向陛下提议,按贞观十道排比三百五十八州,再以州为单位,分述辖境各县的沿革、地望、得名、山川、城池、古迹、神话传说、重大历史事件等,征引广博,加以引用许多六朝地理书中的历史资料,如此编撰一本海纳百川、容纳大唐境内州地一切事情的书籍。”
房遗爱很早就加入了魏王府,成为魏王李泰的幕僚,正所谓一条路走到底,他是全心全意辅佐魏王的,早在魏王曾经向陛下提出打造文学馆之事,房遗爱就在思索,该用什么理由和借口。
或者说,到底该编撰什么书籍。
有关于地理的书籍,其实前朝出现过一部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汉书地理志》与《舆地志》了。
《汉书地理志》是第一部以‘地理’命名的著作,具有开创性意义,其是东汉班固所著《汉书》中的一部分,内容主要是对西汉时期的行政区划、地理沿革、户口数字、山川河流、物产风俗等进行了系统的记述。
《舆地志》,则是顾野王所撰写,顾野王是南朝梁陈间的文字训诂学家、史学家,他撰写的《舆地志》是一部重要的地理著作,其书内容丰富,涉及地理沿革、山川形势、风俗物产等方面,对各地的地理情况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记载。
但目前大唐境内疆域辽阔,并且西汉时期至目前的唐贞观时期,各个区域都以历史为线,发生了各种各样的事情,可以重新编撰一本更为全面、具体的地理书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