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朝历代,都有胆子大的官员。
也有明知道,会说些皇帝不喜的话,甚至触怒皇帝的话,依旧会选择站出来硬着头皮出来说的官员。
这些人,统称为‘忠臣’。
随着始皇帝刚刚宣布,修筑三关和驰道的事情,立刻就有大臣站出来反对。
博士淳于越出列道:“陛下,修筑关隘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目前我大秦刚刚统一,国家需要休养生息,而如此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必然会使得百姓负担沉重;随着大量的青壮年被征调去修筑三关,秦朝各个地方上的粮食生产人力,也将大大不足。”
“同时,目前陛下刚刚决定攻打岭南和匈奴,军队已经开道,而修建三关和驰道所需的物资,如木材、石材、铁器等的征集和运输,也将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黔首们大量被应召入伍,已经苦不堪言,颇有怨念,若是继续修建大型成功的话,必然会使得民怨沸腾。”
淳于越,尊崇儒家,认为目前秦朝的情况,合该休养生息,与民同休,停止修建各种大型工程。
他清楚,修筑三关和驰道的后果。
沉重的劳役负担,必然会让黔首苦不堪言,容易引发黔首的不满和怨恨情绪。
而随着这些情绪逐渐积累,到达一个程度后,这种不满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必然会削弱了黔首们对秦朝统治的认同感。
甚至,未来很有可能因为这些民怨积累,而发生起义、造反能忤逆事件,谁都会被逼急的,等到黔首们不堪忍受苛政和繁重的劳役,难道不敢造反么?
同时又有朝臣出列道:“陛下,臣认为,三关的修筑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南方地区的防御,但修建三关的过程中,很有可能会导致其他区域的军事建设,不如将修筑三关的人力物力,用在更多的地方....”
一位位大臣出列,不过这些臣子,在朝堂上的话语权并不是很足,自身力量不是很重。
如右丞相王绾、左丞相李斯等人,迟迟未曾说话。
王绾是年龄大了,已经有了退隐之心,现在的他只想平安的度过晚年生活,不想参与任何事情。
毕竟,这大秦的丞相,可不好当啊。
有着很多秦国丞相的前车之鉴,历代秦国君王惩治起来秦国丞相,丝毫不会手软,这个时候能闭嘴,自然是要闭嘴。
王绾没有说话,但左丞相李斯却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对于他来说,很明显就能看出来始皇帝心中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