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还注重选拔年轻有为的官员,为国家培养后备力量。
一位年轻的官员被推荐担任里长,朱标亲自召见了他。
朱标问道:
“你可知担任里长的责任重大?”
年轻官员恭敬地回答道:
“殿下,臣深知里长之责。臣一定尽心尽力,为百姓服务,公正履行职责。”
朱标满意地点点头,说道:“好,希望你能不负众望。若有佳绩,朕必重重有赏。”
为了编制赋役黄册,朱标还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
他从古代的户籍制度中汲取经验,结合明朝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制度。
在皇宫的书房里,朱标日夜翻阅古籍,认真研究历代的赋役制度。
他发现,有些朝代的户籍制度十分完善,能够有效地调节徭役和税收。
他将这些经验记录下来,与大臣们进行讨论,融入到黄册的编制中。
经过长时间的努力,朱标终于制定出了一套完整的赋役黄册编制方案。
其法如下:以一百一十户为一里,于一里之中,推选丁粮多者十人担任里长,其余百户分为十甲,每甲十户,再推一户为甲首。每年徭役,由里长与甲首各一人负责管理一里、一甲之事。城中称坊,近城称厢,乡都称里。十年一轮换,先后顺序以丁粮多寡为标准,此谓“排年”。
每里编制一册,册中详载丁口与田亩。丁有役,田有租。租税一年两征,分别为“夏税”与“秋粮”,皆以户为主。册首绘有里图,若里中有鳏寡孤独不能服役之人,则带管于一百一十户之外,列于图后,称之为“畸零”。僧道若有度牒,有田者入民册,无田者亦为“畸零”。
黄册一式四份,一本进呈户部,其余三本分别留存于布政司、府、县。每过十年,有关部门需根据丁粮增减情况重新修订黄册,上报户部。因封面为黄纸,故称为“黄册”。
他将册式一本以及合行事宜条例颁布于各相关部门,严令不许聚集扰民、科敛百姓,只将定式颁发至各户,让百姓依式开写丁产,交付该管甲首。
甲首将十一户所造册文汇总,交付坊厢里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