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之后,乡试如期在省城开始筹备。
不过和往年相比,源州的乡试反倒没那样热闹了。这是因为乡试得中的规格越来越高。尤其是武试,如今先天高手才能考中秀才,先天巅峰以上才有中举的可能。
因此在早年,是周边各省的考生往源州跑。如今则是反过来,源州的许多考生为了躲避竞争,开始奔赴外省乡试,以便求取功名。
比如随乔银一同远洋归来的一百海员,如今全部都是先天高手。若是放在早年,那绝对是天之骄子,可架不住新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先天遍地。
因此这些人只在源州参加完县试和府试,考取了一个生员名额,就暂别家乡去了外省。这样的人员流动,也让其他省分的乡试水涨船高。
一来二去,大肃现在的乡试几乎都默许了新的录取标准。传统小家族把持功名的架构逐渐瓦解,这让他们不顾一切的拿出积蓄换取元婴丹。
世族大家还能对普通民众保持优势,但也会拿出资财换取元婴丹,甚至圣婴丹。这让他们剥削自民众的财产开始流回府库,然后被新政反哺给了民众。
直到中秋之后,乡试结束。洋务衙门的老将和新秀们也如愿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功名。
当然,人生顺利的毕竟只是少数。绝大多数普通人早已错过了时代的进步,他们年事已高却学无所成,只能羡慕地看着那些功成名就的后来人。
还有聚集在州府郊区贫民营的流民,等待着再度起航后去往海外分配土地,然后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哪怕年轻人并不会理解他们的悲惨。
于是除了达官贵人津津乐道的“资治通鉴”,新时代年轻人喜欢品评的“天演论”之外,“伤痕”也作为记录时代变革中普通人的生活,在小圈子里流传。
正如儒家士大夫不认同洋务新政的发展,身处于洋务大省的年轻人,也看不起老一辈的“伤痕”。哪怕他们为新政奠定了根基,却注定被历史洪流所淹没。
当然,老一辈的人中,始终有未淹没的存在。
太平庄。闭关数十日之久的祁云伟,真正获得了新生。
……
“祁大人!”
当初宜亲王下塌的小院中,如今落坐在此的已经换成了祁云伟。
祁云伟坐在当间的蒲团上,周围坐的正是逍天尧,纪冰洋,柳君刀和严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