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宫太子赵一天恭敬地说道:“父皇,一切都已就绪,现场布置得井井有条。举人们早已抵达,正满怀期待地等待着。敢问父皇是否可以下令开始了?”
大康王朝皇帝赵正华微微点头,表示同意,然后轻声回应道:“那就开始吧。”
宰相宋元仁紧接着向皇帝进言:“陛下,众举人皆翘首以盼,心情急切。恳请陛下给予他们一番训勉之词,以激励士气。”
皇帝赵振华慢慢站起身来,稳步走下台阶,目光扫视着在场的所有举人,缓声说道:“看着你们这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朕心中甚感欣喜。接下来即将展开殿试文章的环节,希望各位全力以赴,用心书写佳作。不必紧张,就如同平日里读书习字一般自然。科举考试固然重要,但它只是人生中的一次机遇。而读书和学习,则是伴随一生的追求。朕钟爱那些文笔出众之人,更看重品德高尚之士。你们这些年轻才俊,切不可贪图功名,急于求成。我们大康王朝正需要你们这样的人才,未来充满无限可能。”
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年轻人的殷切期望和对国家未来的信心,让在场的众人无不深受鼓舞。
大康王朝皇帝赵振华慷慨激昂地继续说道:“朕从不回避问题,亦无惧问题的存在。朕所担忧的,乃是对问题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在此,朕可明确告知诸君,现今之朝廷虽百废待兴,但急需尔等青年才俊挺身而出,更需众多贤能之士群策群力。让我等齐心协力,共同探寻问题所在,谋求解决之道,以保我大康王朝不再遭受外敌侵扰,令我大康子民皆能饱腹蔽体、安居乐业。此乃朕之所愿,谢诸卿!”
在场众人闻言纷纷跪地叩拜,齐声道:“陛下圣明!陛下仁德!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臣等愿誓死效忠陛下!”
宰相宋元仁亦拱手施礼道:“陛下时刻心系国家财用之困、百姓生活之苦,故今次殿试并无特定题目。在场诸位举人尽可畅所欲言,针对时弊发表见解,自由施展才华。”
东宫太子赵一天大声宣布道:“殿试正式开始!”他接着说道:“你们将有一炷香的时间作答。一炷香过后,试卷将会被收回。此次阅卷事情将由皇帝陛下以及在场的诸位官员共同完成,以确保公平、公正。明日,本届恩科取士的榜单便会公布,请各位举人开始答题吧!”如果答完题目了可以举手示意交卷。事先声明可以提前交卷。
听到这话,李奋心中不禁苦笑一声。他暗自思忖着:这位皇帝陛下果然非同寻常啊,有点意思。没有题目,那就意味着所有事物都可能成为试题,这无疑增加了考试的难度。那么,我应该怎么写呢?写些什么才好呢?此刻,黄帝最为忧心之事又是什么呢?
温舒颜心中感到无比烦闷和焦虑。这些天来,她每天都埋头苦读圣贤之书,从未间断对四书五经的钻研。然而,当需要自由发挥时,她竟然毫无头绪,完全不知道该写些什么才好。无奈之下,她决定将自己近年来的所见所闻一一写下来。看来这次殿试的结果可能并不乐观,但皇帝陛下有着忧国忧民之心,这无疑是一件极好之事。
金立义同样陷入了迷茫之中,他苦苦思索许久,始终找不到合适的写作方向。等待了很长时间后,他终于下定决心,还是选择写自己最为擅长的领域。毕竟,除了读书之外,他似乎对其他方面一窍不通,也没有什么能够拿得出手的东西。不过,这位陛下确实与众不同,如果自己有幸能够高中,想必一定会有所作为。这对他来说,绝对是件好事。只是不知道李大哥那边情况如何,李大哥向来才华横溢、见多识广,应该不会有太大问题。
大康王朝皇帝赵振华缓缓地回到龙椅之上,他的目光扫过在场的举人,只见他们一个个正皱着眉头、苦思冥想着,似乎完全不知道该如何下笔。而坐在皇帝身旁的几位大臣,则开始闲聊起来。
皇帝转头对宰相宋元任说道:“等一下,宰相,你对于这些举人有什么看法呢?之前他们所写的文章你是否都已经读过?其中可有稍显出色之人?”
宋元任微微躬身回答道:“回陛下,微臣确实也曾读过几篇。其中有一篇文章倒是写得还算不错,但大多数作品实在难以登上大雅之堂。尤其是此次殿试竟然没有给定题目,让他们自由发挥,您瞧底下那些人,一个个都惊得目瞪口呆,不知所措。甚至还有几个举人,急得直抓耳挠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