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们在河岸边的收割作业仿若一条精密的流水线。
水稻收割完毕放置岸边,即刻便有人抱走。
河岸之上,村民们早已扛来村里的搭斗,这搭斗乃是用木头制成的四方框形打谷农具,亦称为戽桶。
其外形呈四方形,恰似斗状,由四块木板精妙拼接而成,口径约一百厘米,底径与高各约六十厘米。
戽桶外侧设有八个耳孔,上部的四个耳孔用于拖拉,底部则配有两根拖泥,以便于田间操作。
在每一个搭斗之处,皆有四位村民轮流上前为稻子脱粒。
只见两两一组的村民来到河边,抱起收割好的稻子,走到搭斗旁。
待前一组村民离开,便双手紧握住稻子茎秆的下半部分,高高扬起手中稻子,而后用力将稻穗朝着搭斗的木壁狠狠拍去。
“嘭嘭嘭”的声响富有节奏地回荡在四周,村民们双手交替,正面拍打之后,又反手将稻子拍于木壁之上。
直至确认手中稻子脱粒干净,才会手持稻草走向另一边,将稻草整齐地堆放于地。
随后,又转身走向河边,继续抱取新的稻子,循环往复,周而复始。
而地上的稻草亦会很快被村里的老人捆扎起来。
瞧,村里赶牛车的牛大爷来到脱粒后的稻草堆旁,随手拿起三四根稻草,拧成一股当作绳子,抱起一些稻草,右手在稻草上部轻巧一绕,接着左右两手向两边一拉,瞬间便将稻草捆扎牢固。
他向前走上几步,来到一处空地,将下面的稻草稍稍分开,把捆好的稻草放置其上,以便使其能快速晒干。
这些稻草可都是冬天他那辆牛车的牛的食物,所以他比别人更加用心,每次都将捆扎好的稻草下半部分都分得很开,以确保能够让这些稻草迅速被太阳晒干而不会发霉发烂。
曾经的上河村生产队队长李君文,此刻陪伴在公社书记赵建国与副县长肖大同身旁,详细地介绍着上河村的点点滴滴。
当李君文将王海远引荐给肖县长时说道:“肖县长,这位便是我们村如今的生产队长王海远,他此前亦是我们生产队的副队长。”
“肖县长好!”王海远激动地高声问候。他们万万未曾料到,村子里收割水稻竟能引得县长亲临参观。
肖县长凝视着王海远,满意地点头称赞:“不错,你们上河村堪称表率!我料想,待今日记者们的报道一经刊发,明年全国人民皆会效仿你们的先进做法。”
“于河面上、湖面上,乃至池塘之上种植水稻或蔬菜,切实可行,你们村为众人开辟出了一条康庄大道,我谨代表全国农民向你们致以诚挚谢意。”
“肖县长,不用谢我们,我们不过是摸索尝试,未曾想竟真能大功告成。”
见肖县长竟向自己道谢,王海远何曾经历这般场面,顿时有些手忙脚乱,赶忙向肖县长解释。
请收藏本站:https://www.kanshuc.cc。手机版:https://m.kanshuc.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