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的题目……的确是刁钻!
比如第一个病人。
他身上有诸多迷惑性的病因。
比如T1椎体的细小骨折。
这只有在解剖中能看出来。
而且此处的椎体前缘光滑、后缘看起来完整,给人一种骨折很轻微的感觉。
但事实上,这里的细小裂纹破坏了正常骨质的连接点!
而另一个关键点就是水肿!
影像检查中,水肿严重。
但从解剖上来看,水肿反而几乎不可见了。
这种分离的现象会让人疑惑。
实际上,解剖时水肿已经开始自然萎缩了,这导致解剖后反而形成了一个“骗局”。
与其他症状不同。
水肿这一块,反而不能看解剖,只能根据影像做出判断!
而最重要的……其实是病人脊柱力学的长远病变!
这一点,得从胸椎压缩边缘的骨质增生来做出判断。
很多留意到这一点的人,很有可能误以为是正常的慢性增生,下意识地忽略。
然而,病人的死因恰恰就有它的一部分原因。
正常骨质的连接点被破坏。
水肿导致脊髓被压迫。
以及……病人长期的脊柱形变。
而这一次外伤成为了压垮病人的最后一根稻草!
病人脊柱体系难以维持,骨折与水肿对脊髓的压迫到达极点,最后病人的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呼吸肌麻痹,以迅猛的速度死亡……
这就是为何一号病人的胸骨明明发生了塌陷,但是并不像暴力导致。
因为死因是病人本身呼吸肌麻痹……甚至可能是窒息而死。
而且,病人的颈椎椎间盘移位其实也能提示这一点。
一般情况,胸椎骨折没这么容易导致稳定性的改变。
除非是整体出了问题,否则上部的颈椎椎间盘没这么容易挪动!
如果能在观察解剖时注意到这一点,主动检查与胸椎相连的上段颈椎,或许也能想到脊柱整体力学失衡。
郑酉啧啧两声:“没有直接死因。
“死因就藏在病变的延迟效应之中!必须要整合骨折、骨质连接点破坏、脊髓压迫和脊柱力学体系的改变,才能得出完整的死亡原因!”
此刻,柴行思、袁腾等人也是忍不住赞叹。
不愧是老师……
如果让他们上,或许也没法完全驾驭。
毕竟细节太多了!
柴行思感慨着:“第二个病人更变态。”
另一位考官感觉头皮发麻,道:“没想到,居然真的是嗜铬细胞瘤!”
闻言,考官们也相当傻眼!
这第二个病例,就是右侧腰肌疼痛+左肾铸型结石。
原本,他们的看法有好几个,肾上腺出血、腹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甚至可能是脾脏破裂、小动脉出血等等。
嗜铬细胞瘤也考虑过。
但……嗜铬细胞瘤虽然致死,但一般不会如此严重。
然而,其实解题的关键其实就已经藏在了问题之中!
核心的破局点,就在注射进去的头孢曲松上!
很少有人把病史中病人在诊所注射头孢曲松作为重点来考虑。
只是看一眼就过去了。
毕竟头孢曲松……说白了就是抗菌用的,诊所打了不说完全对症,但也没错。
然而,病人恰好就是死于头孢曲松!
普通人用头孢曲松没事。
但……他有左肾的铸型结石!
这说明,病人有高钙血症的可能性。
这还不算什么。
然而……如果再加上病人肾脏、胃部、肺、肝脾等部位的迁徙性钙化呢?
这一点,不管是影像检查,还是解剖,都没法直接体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