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径直来到台上。
环顾一圈。
此时场下已经鸦雀无声。
郑酉这次倒是没有太多废话了,直接道:“今天这一轮考核,只考核一个能力。
“创新设计水平!
“这个比赛将随机提供包括手术、医疗器械、治疗方案等的一个题目组。
“参赛者可以选择其中任何一项,运用创新思维去解决骨科临床的实际问题。
“比如设计新型骨科手术器械、改进骨科手术方式、或者是提出崭新的骨科治疗方案等等!
“最后,我们将根据创新性、实用性、科学性等方面进行评分!”
这个比赛项目一出,报告厅的讨论声就压不住了。
众人都有些震惊。
历届的比赛,大多都是比可以量化的能力。
比如理论基础考试。
手术技术较量。
或者是诊疗不同病例、判断各种疑难杂症的水平。
虽然也有涉及到创新的科研项目。
但,基本上只作为添头。
不会成为主要的考核形式。
然而这一届……居然把不好量化的创新设计能力摆到台面上来比试了?
所谓的创新很多时候都是主观的。
到时候评分,真能服众吗?
而且,很多人意识到一个更可怕的问题!
尽管考核形式看似公平,然而……这其实才是最大的公平。
明面上看,是考核不同医生的创新设计水平。
但实际上比的还是底蕴。
毕竟,很难要求一个医生,在短短几个小时的考核时间内,就想出多么巧夺天工的创新设计。
所以基本上还是靠之前的积累!
如果参赛者所在医院开展的科研项目多,拥有足够多的医疗资源、足够多样化的在研项目,那他们就可以从中得到启发。
这无疑让薛宏、黄立岷等顶尖医院出身的人占据先天优势!
至于傅元魁……他就更不用说了。
背靠院士,又是衣钵传人,傅元魁参与过的国际前沿技术比在场人见过的都要多!
也是因此,场中一下子就吵作一团。
“卧槽,这不是明摆着欺负许秋吗?”
“许秋是从临医来的,临医那小地方能有什么科研,恐怕白云省最受瞩目的项目,放在傅元魁面前,对方都不乐意多看一眼!”
“草草草,不会是玩不起吧。专门挑许医生不擅长的项目?”
“嘘,别蛐蛐院士,你们怕是都想死了!”
“有一说一,就是刀架在脑袋上我也要讲……理论比不过,手术比不过,病变路径也比不过,现在要比靠底蕴的创新能力了?”
“叫什么创新比赛嘛……这明明是比谁的资源多……”
此刻,不少人开始为许秋打抱不平起来。
他们很多人,都把许秋当成了将傅元魁拉下神坛的精神寄托。
因而此时,都有些义愤填膺。
当然,更多的人都选择了沉默。
毕竟……你不能选择只有你赢的时候,才觉得这场比赛公平。
抛开其他不谈,比理论、比手术、比诊疗,如今再比创新能力,并不冲突,也算是合理。
总不能因为许秋不擅长,就不比这个项目了?
如果真是如此,反而才是最大的不公平。
此时,傅元魁也听到了这诸多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