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洛阳?”
一听要随军去洛阳,诸葛亮和陆逊都兴奋起来了。
这个年代,除非举家迁徙、或者父辈出仕等特殊情况,未及冠的少年们是很少有机会踏足他郡的。
大部分的少年,活动范围甚至只有一乡之地。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
见多识广,这思维才能更敏捷。
如今诸葛亮十三岁,陆逊十一岁,正是长见识的大好年龄。
“阿逊,你没怎么出过远门,这次出门要多听我的。”诸葛亮摇晃着小一号的羽扇,俨然一副小大人模样。
这要换做常人家的孩子,必然是一副兄友弟恭的模样儿。
陆逊应该点头称是。
可诸葛亮和陆逊可不是寻常人家的孩子,若是在外人面前,自然要有一副兄友弟恭的样子,避免人说闲话。
但这私下里嘛。
“阿亮兄,你这话就不对了。”陆逊故意摇头晃脑:“愚弟我本是吴郡人,后来随祖父迁往庐江郡,之后又来到了青州。”
“若说这出院门,愚弟自南入北,由扬州入青州,中间还跨越了个徐州,怎么也比阿亮兄你的远门远啊。”
“阿亮兄你,似乎只从琅琊郡来到临淄城,临淄城去了趟右北平,又自右北平入涿郡,这路程也不比愚弟远多少啊。”
诸葛亮见陆逊如此得意,也毫不留情的打击道:“阿逊啊,那能一样吗?你自吴郡到庐江郡,那叫随祖父迁徙;你自庐江郡来青州,那叫来青州求学。”
“而你兄长我,自临淄城入右北平,是游说公孙瓒,自右北平入涿郡,是游说大司马。”
陆逊怼道:“又不是阿亮兄你在游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