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正臣
安平城,十一月二十一日,十几骑人马向着安平疾驰而来
张肯堂一行人入了城中,却是没有丝毫犹豫,直接跟着刘湘客向着西城而去,很快便入了使团府邸
府邸后堂,张肯堂在堂中坐了一刻多钟,终于是见得一身形挺拔的中年男子走入堂中
张肯堂见得张同敞身上的孔雀官袍,也是知道此人必然便是这桂监国使团的正使张同敞
两方各自见礼过后,张肯堂便开口问道
“我听刘御史说,张侍郎此次带着吕阁老等人的书信,老夫可否先行一观”
“理应如此”
张同敞闻言,知道张肯堂恐怕还是要验证他们的身份,于是也直接点头,从袖中取出几份书信
张肯堂接过书信,取出吕大器所写书信仔细查看,又在落款那方私印上看了片刻,脸上神色这才放松下来
张肯堂放下书信,却是眼眶微红,忽然转身,向着西面深深一拜
“我等孽海孤臣,有君矣”
张肯堂身形微颤,心中悲喜交集,当初毅然散尽家财募兵的决绝,听闻先帝蒙难的绝望,一意孤行竭力维持军伍的惶然,一切的一切在如今这一刻终于是有了意义
有君矣,我大明再有君矣
张同敞亦是神色肃穆,立于一侧,他看着眼前头发白的老者,心中也是升起一股敬意
散尽家财,募兵北伐,这事听起来简单,但真正去做时,才知道这其中究竟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甲申以来,拒不仕清者并不罕见,这些人依靠着积攒下的家业生活富裕,悠然泉野之间,动辄以遗民自居
这些人相较于那些剃发降清,迫不及待出仕清廷之人,固然可以称得上守义持节,但这些守义之人,对天下又有何益
天下真正少的,却正是如张肯堂这般宁肯散尽家财,也要矢志恢复的大臣,也只有这样的人,才称的上国之大臣
但可惜的是,这天下间像张肯堂一般的人却是太少太少,至少张同敞到得如今,也只见过这张肯堂一人罢了
张同敞刚刚听完刘湘客汇报,知得张肯堂手中竟还有三千六百余名兵卒以后,便已然决定以这张肯堂出任总督
此人在隆武朝廷散尽以后,仍然不愿散去北伐之师,可见此人意志之坚定
而此时他们也正是需要这等心意坚决之人,来出任这个总督!
张同敞想到此处,也不再犹豫,直接开口说道
“刘御史途中想必也与张公说过我等情况,我等此次入闽,不仅是要册封郑家,更是要代朝廷再立闽省督府”
“张公德高望重,名冠八闽,正是此间最合适的人选,张公可愿受朝廷闽省总督一职”
张肯堂闻言,沉默片刻,却是忽然摇了摇头,开口说道
“朝廷使团之事,我已听刘御史说过,使团此次入闽,最重要的应是要拉拢郑家军卒,只要郑家军卒不叛,那漳泉之地就仍然可掌握在朝廷手中”
“使团此时当以此事为先,老夫与郑家关系不睦,此时若是出任总督,恐会影响朝廷拉拢郑鸿逵等人”
“老夫久居同安,却是知道安平城中如今还有前隆武大学士曾樱与路振飞二人”
“此二公亦是名重朝野的良臣,而且这两人与郑家关系亲近,张侍郎若以此二公出任总督,当有助于收拢郑家”
张同敞听得张肯堂所言,心中也是愈发满意,刘湘客只是告诉张肯堂他们此行是入闽册封郑芝龙,但却并未告诉张肯堂,他们还有牵制闽省清军的任务
然而此时张肯堂却能从大局出发,主动放弃这总督之位,由此也可看出,此人当真是秉公持正的正直之臣,这人当真是如今最好的总督人选了
张同敞于是也不再犹豫,将朝廷对闽省的布置尽皆和盘托出
“此时形势便是如此,郑芝龙已然降清,我等已为郑芝龙之子郑成功留下闽省巡抚之位,所以这总督就决不能再选与郑家亲近之人!”
“张公如今便是最合适的人选,敢问张公,可愿再为我大明,牧治闽省”,张同敞脸上神色严肃
张肯堂此时听得张同敞所言,知道朝廷对闽省之事已然有了全盘的考虑,于是也不再犹豫,直接恭声开口
“朝廷不以老臣鄙薄,骤付封疆之任,老夫必鞠躬尽瘁,为国守土”
实际上,张肯堂此时也再没有其他任何选择了,唐鲁争立日久,他乃是隆武之臣,更在隆武朝做到兵部尚书,若非迫不得已,他也不愿去投鲁监国
桂监国乃是吕大器等人所拥立,天然便继承了隆武朝的法统,此时有了桂监国这一个选择,他怎么可能再去投鲁监国
况且如今他军中钱粮,也全靠刘湘客带去的千两黄金在维持,他不投桂监国还能投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