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市舶
漳州城府衙,大堂之中,朱朗坐于上方,堂中吕大器焦琏等文武分列左右
经过朱朗数次刻意的调整强调,此时粤省朝中众臣,也已经开始习惯武臣参与朝务议事的情况
左侧除了吕大器等粤省众臣,闽浙总督张肯堂及闽省巡抚郑成功外,沈廷扬张煌言这两个鲁藩之臣,此时竟也坐在左侧末端
此时距离桂鲁两藩会面已过五日,当日虽然定下了沈廷扬两人借调桂藩的事情,但当时沈廷扬两人并没有当场跟随朱朗离去
朱朗索要沈廷扬两人太过突然,不仅是鲁监国一方措手不及,连沈廷扬张煌言这两个当事人亦是有些茫然无措,本能的便跟着鲁监国一起返回了中左所岛上
只是当沈廷扬张煌言跟着鲁藩众人返回中左所岛上后,却立刻感觉到了不同,岛上众臣与他们来往时皆是神色异样,拐着弯打探他们与桂监国到底有何私谊
两人在岛上呆了两天,却越呆越不自在,一番商议之后,两人便决定收拾行装前往桂监国朝中,不再在岛上再留
此时沈廷扬张煌言两人根本就没有其他选择,两方监国亲口定下此事,连鲁王都同意放人了,沈廷扬两人无论愿与不愿,都只能前往桂藩朝中任职
沈廷扬张煌言两人禀告辞行离去之时,原本以为会受到朝中众人白眼,但未想到朝中众臣知道他们将离岛入闽时,一个个却是热情的不得了,连一些从前与他们只是点头之交的大臣,此时都是亲自前来相送
在他们离岛的前一夜,鲁监国与熊汝霖郑彩更是亲自举宴为他们送行,到了此时两人心中也是彻底没了犹豫,连鲁监国都在欢送他们离去,他们还能如何
沈廷扬两人在鲁藩众人的欢送之下,终于是登上海船向着闽省而去,而两人在船上之时,也是渐渐回过味来,明白了鲁藩众人对他们如此热情的原因
鲁监国熊汝霖郑彩对他们热情的原因很简单,当日两王议事时就已经定下,今后朝廷提供给鲁藩的粮饷,皆由他们二人经手
在未来可见的一段时间内,这将是鲁监国一方唯一可以稳定获取粮饷的来源,鲁监国郑彩等人对他们怎么可能不热情
世人皆言盛世古董,乱世黄金,但那是还不够乱,真的乱到极处之时,粮饷才是乱世之中真正的硬通货
有粮就能养兵,有兵就能在乱世自保,以鲁监国朝中现在的情况,朝廷的这批粮饷,甚至可以直接决定鲁监国朝中的权力走向
至于鲁藩众臣为何对沈廷扬两人也如此热情,那就更简单了
如今鲁藩被逼着再次返回舟山,谁知道日后情况会怎样,桂监国一朝两战大胜,已然有了些中兴的气象,与鲁藩相比,显然桂藩朝廷前程更加光明
若不是鲁藩众臣与鲁监国绑定的太深,恐怕大部分人早就投到桂监国朝中了,大树底下好乘凉,乱世之中,谁不想跟在一個军力强大的朝廷身后,得受荫蔽
沈廷扬两人被桂监国亲自要走,日后在桂监国朝中定然前程远大,此时鲁藩众人与沈廷扬两人交好,日后一旦情况有变,他们起码也能有个投奔的去处
在这种情况下,鲁藩众臣对沈廷扬张煌言两人怎么可能不热情
此时为鲁藩上下寄予厚望的沈廷扬张煌言两人,却是神色紧张的坐在堂中
他们刚至桂藩朝中,却立马被通知前来议事,此时闽省之中最核心的文武大臣皆是坐在堂中,显然是要议大事,他们两个新附之人贸然被招来,哪能不紧张
朱朗却是没有发现下方神色紧张的张煌言两人,见得堂中大臣齐聚,便开口说道
“闽省诸事大体已定,再过两日孤就要领军回朝,但还有一事需与诸位商议”
“闽粤接连遭战,如今闽省虽是最终为朝廷收复,但数场兵乱,却是让百姓流离失所,生计艰难”
“孤决定裁撤三饷,并减免崇祯朝以来各项新加摊派,以缓民困,诸位以为如何”
堂中吕大器苏观生等人闻言,眉头皆是微皱,此事朱朗与他们私下商议过几次,但都未有结果,此时监国殿下召集众人,正式提出此事,恐怕是决心已定了
而张煌言两人闻言,心中亦是一惊,心中暗道今日议的果然是大事,同时两人心中亦是感觉到了这桂监国朝廷的不同
在鲁监国朝中根本就没有减免赋税这一说,鲁监国占据浙省之时,各府的赋税皆为方国安等武臣各自瓜分,朝廷户部根本收不上半分税银,所谓的减税更是无从谈起
桂监国殿下此时提出要减税,那就说明闽粤的实权,此时皆是牢牢掌握在朝廷与殿下手中,这在甲申以后可是极为难得事情
吕大器见得堂中众人不语,思索片刻,便开口说道
“臣还是先前的意见,此时闽越刚经乱战,确是需要休养民力,但朝廷此时养军备战,亦是急需钱粮之时”
“臣以为骤罢三饷太过急切,此时顺贼归降,西贼敛迹,不如先罢去剿饷,而仍征辽练二饷”
三饷之中,崇祯朝末期,朝廷曾宣告罢去练饷,但那时大明已然是倾覆在即,各地官府自行其是,是以各地的三饷仍是征收如故
堂中众臣听得吕大器所言,皆是微微点头,剿饷乃是为了剿灭李自成张献忠等流贼所设,此时这两贼皆已不在朝廷实控区域内流窜,裁去剿饷亦是应该
实际上若不是朱朗提出此事,吕大器等人连剿饷都不会去裁,此时朝廷实控之地大减,朝中各处都要用钱,不加派已是仁政,怎可还去裁剪税银呢
但朱朗与吕大器等人的想法却是正好相反,此时朝中固然是需要钱粮养军,但此时两省士民亦已是被压榨到了极致
前世郑成功等人在南方等地亦是打过不少胜仗,但为什么往往占领没多久便又被清廷夺回
最根本的原因便是郑成功等人缺粮缺饷,往往一打下一地,便立即大肆征粮征银,弄得当地并行洺不聊生
这等行为说的好听是收取赋税,说的不好听就是劫掠,是以在清廷反攻之时,往往当地士民甚至会主动协助清廷,驱走郑成功等拥明之军
此时闽越之地虽然还没被压榨到这等程度,但也差不多了,闽粤两省经历战乱,大批百姓生计困难,此时正应减免赋税,让士民喘上一口气,这样不仅能快速安定两省民心,更可以休养民力,让朝廷在未来能收取更多的粮赋
此时裁撤三饷固然会让朝廷收入减少,让吕大器等阁臣应对朝事之时更为艰难,但此事对朱朗来说却并非是坏事
天下百姓对三饷早已是积怨日久,如果能在朱朗手中裁去,那朱朗立时就能成为天下百姓眼中的仁君,大大增加朱朗自身的威望
朱朗对着下方的李承志点点头,李承志见状,也是从袖中取出一叠纸张,分发给堂中各臣
“这是锦衣卫在京师江南等地的打探到的情报,清虏已明发诏令,要裁撤三饷及崇祯以来各项杂税摊派,各地百姓听得裁撤三饷,皆是欢心踊跃,颇有安定顺应之状,可见三饷困民之甚”
“此时既连清廷都停了三饷,那我大明就更该停征三饷,以缓民力,此乃是人心之争”
实际上清廷入关以后,虽是明发诏令让各地停征三饷,但在实际操作中这三饷却是根本没有裁撤
各地府县有的将三饷换了个名字继续征收,有的则是连名字都不改,反正乡间百姓也看不懂诏书,等钱收上来以后,自然是士绅的钱如数奉还,百姓的钱三七分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