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天统四年(568年)。
七月初二。
邺都,北城。
受调入京的(从四品)冀州司马尉相愿,正沉默地立在穿城而过的漳水之畔,望着漳水之上往来的粮船,不知在思忖些什么。
他本是兰陵王高长恭的旧从,自河清二年(564年)的邙山之战后,朝廷对高长恭的猜忌之心渐重,便将他们这些兰陵王的旧日亲信发散去了各地。
幸而去岁兰陵王北定辽土,复立新功,今岁更是攻入高丽王都,大彰齐国威势。
此间关中生变,朝廷便就又将兰陵王召还邺中,商议伐周之事。
想来自己重归兰陵王麾下任事,其期当在不远了罢。
念及此处,尉相愿心头一动,口中便是一曲北地民歌,哼唱而起。
只听他轻声唱道。
“男儿欲作健,结伴不须多。”
“鹞子经天飞,群雀两向波。”
歌唱间,他忽听得旁侧一个于树下乘凉稍歇的役夫,似在低声叹息。
他抬首望去,却见那人高鼻窄额,貌类鲜卑,此际竟沦为役夫,心中颇为奇异,便开口问道。
“公何叹也,亦是六镇人乎?”
那役夫答道。
“是也,我虽生在河北,父母实代北鲜卑人也,闻贵人歌谣,追念父兄,故哀叹之。”
尉相愿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