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三年(569年)九月二十八。
陈海东经略府,摄津郡。
郡府难波城外,一望无垠的平原之上,一群东汉氏的部民,正在一片金黄的稻田里,收割着今岁最后一茬的晚稻。
稻田阡陌之上,一个衣着华贵,生得文质彬彬的翩翩佳公子,正被一大群兵卒拥着,巡视着四方的民情。
作为陈顼与柳敬言这对俊男美女的子嗣,陈叔宝自不可能是后世影视剧中一般的磕碜模样。
自幼便饱尽颠沛的他,也曾想过要横眉冷对、迎头抗击自己的命运,可惜他的决心是有,但不多。
自从阿父陈顼失势,就藩琉球之后,他便彻底失了想要做点什么的心思,终日只顾读书。
诗文与酒,能解千愁。
不是他不想振作,只是他明白,振作无用,自己今生最好的结局便是待阿父陈顼撒手人寰之后,袭爵做个吟风弄月的潇洒郡王。
是以这个不及十七岁的少年人,时时把自己活得像个老翁。
“秦县令,这难波城四下的田地一岁能获稻麦几何?”
陈叔宝停步下来,抬手指向远方,身旁一个武人打扮的少年,闻言应道。
“禀大王,若按往岁难波城中倭国官仓收纳之记载,此地一岁能获粮二、三十万石,征入官仓四、五万石。”
陈叔宝晃了晃捏在手中那本《诗经》,又道。
“如此说来,此地百姓身上赋敛不重,本当活得不差,为何面有菜色?”
那名唤秦俭的新授难波县令眉头微微一跳,只道。
“大王明鉴,此地百姓归属刘氏,每岁除供官府,亦须供养族中,以备贵人、兵事之用。其每岁之余,不过果腹而已。”
陈叔宝点了点头,心中暗道这个出身辽东的新罗人县令汉话说得不错,便又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