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四年(570年),一月二十八。
淮南,寿州,寿阳城东。
由(正三品)寿州刺史宗元饶当先引着,陈伯宗与他的一众扈从来到了舜耕山脚下,一处深达数丈的大坑旁侧。
那阔达十余丈的大坑底部,露着许多黑色的石头。
身为穿越者的陈伯宗自然能一眼看破这些石头的身份。
煤炭。
不过现在,它们还被世人称为石炭。
“陛下,此处便是臣奏书所言,那石炭的出产之所了。”
宗元饶抬手指了指那坑洞,又将指了指旁侧山壁上开出的几个洞穴。
那些洞穴左右,草木不生,显是新凿。
便听宗元饶继续道。
“前时,臣命人挖掘左右山体,探此矿脉,入山十数丈而石炭不绝,依齐人南迁矿民之言,此地所储石炭必极多,或有数千万斤。”
陈伯宗闻言颔首,复又抬头看向那地面坑洞之后,高度不过百来米的舜耕山。
不错,他今日来此,确是借了登山的名头,来探看此地的煤炭矿脉。
煤炭在这个时代并非什么新鲜事物。
早在秦汉之时,中原便有大规模采掘煤炭以供城市用火的商业行为。
汉末,曹操在邺城筑铜雀三台之后,更是藏煤炭数十万斤于邺以备使用。
自魏晋至于如今,产自河东(即山西)的煤炭,早已在晋阳、邺城、洛阳等大城市中,成了常见的民用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