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算香江的可能够呛,加上其他地方那就绝对没有问题了。”“加上其他地方的销量,只有七八十万册的话,我还不如不写。”
“那当然,加上其他地区的销量,怎么也得卖个一百五十万册。”
有了第一个好消息,就会有第二个。
《驴得水》拍摄完成,从大河堡返回,正是进入后期制作。因为剧本成熟,并没有多少多余镜头,所以经过几次剪辑就成型了。后期制作的也很快,大概半个月就出了成片。
当然,这里面也有麦子山的功劳。他有着香江电影界的高效率,对京影厂这些喜欢精心打磨的后期制作人员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凡是就怕比较,比较之后才知道差距。麦子山的剪辑能力很快,只要看过一遍剧本之后,他就知道那些镜头可以使用,那些镜头用不上,仿佛整部影片都在他的脑海之中一样。
京影厂邀请领导和文化界名人,在11月20日进行了一场试映。
刘红民带着巩莉出席,巩莉已经签约了明天电影公司。不过,她现在的工作重心不在香江,刘红民带着来这种场合,就是想要给她找一些资源。
以刘红民现在的身份和名声,内地所有的电影厂,都巴不得想要和刘红民合作呢!
巩莉跟着刘红民见识了一圈,就拿到了两个角色。
一个是《红高粱》的九儿,一个是《孩子王》的来娣。
这两部电影,都是刘红民比较看好的项目。不说它们都是获奖作品,单单是和两位善于教导演员的导演合作,就值得让刘红民出一次面。
经过试映之后,《驴得水》的反响不错,中影开始调节档期。
之前都是买胶卷,买回去之后想什么时候上映就什么时候上映,你不上映中影也不管。
但是上面想要借助合拍片的名头,来改革影院。所以,必须找一个大部分影院都能排开档期的时间。
这件事里面有着太多的相关利益,不知道要扯皮到什么时候。
估计,今年是无法看到《驴得水》上映了。
不过,中影也有撒手锏。《驴得水》的小说可以说全国著名,它的话剧更是在无数观众心中都被奉为经典,讽刺小说第一流的名头可不是白叫的。
关键,这是刘红民写的小说,参与制作的电影,一下子就将期待感给拉的满满的。
很多影迷都去影院询问《驴得水》什么时候上映,都迫不及待的想要看到它。
影院很无奈,他只能看着眼睁睁的钱在他们眼皮子底下晃了一圈就溜走了。虽然影院是公家的,赚了钱也是公家的,进不了院线掌权人的口袋。但是院线掌权人需要让院线赚钱,不然他们的位子就不保了。
上面有政策,下面要票房,院线陷入了两难之地。他们是在硬撑,什么时候撑不住了,什么时候才会进行改革。
这就是政志……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