洒翁居士的故事写到这里就结束了,施乃良翻完最后一页,他揉了揉发红的眼眶,这时屋外已传来几声鸡鸣。
“世事无常,直教人唏嘘不已。”
杨家老大和老二,应该是早就被西军给杀了,兵荒马乱的时节,杨大嫂一个弱女子怕是也没有什么好下场,至于那个洪五爷,应该是西军的小头目,当时应该是随张献忠一同攻打赣州去了,之后兴许又参加袭击浙江,怕是没活下来。
施乃良暗自思量,即便此人又从浙江撤回江西,大概也死在之前的临江战役之中了吧,那一仗中,西军被大夏歼灭的人马已然破万,伤者无算。
想了想后,施乃良决定等天亮了便将这册子再还给原主,他认为杨拾玉以百姓视角记录的这些信息很有意义,希望此人也可以如实记录峡江县在夏军统治后的变化,百年之后,或许这本私史会让后人隔着时空,也能体会到昔年的艰辛。
夏军控制江西的大部府县之后,军事上的动作依旧没有停止,正朝南昌地区进军,而民政方面也没有落下,致力于恢复当地的生产活动,使饱受战乱的百姓能安定下来。
江西的许多府县,例如临江.赣州由于拉锯战等原因,民生极其凋零,一些城里早就十室九空,乡村稍好,但总人口也降了将近一半,大片大片的良田已然荒芜。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大夏的官员决定从人口较为稠密的地区,迁一批丁口过来,同时,严厉打击本地的劣绅豪强,另外江西这边的宗族势力也很猖獗,抱团抗政.滥用私刑之风屡禁不止。
宗族势力对于单独的个体而言是有一些好处的,例如共同出钱来扶贫济孤,哪怕家中贫穷,但只要子孙聪慧,宗族也会资助读书。
当然,做个宗族的一份子,个体也很难违抗集体的意志,在某些事情上必须遵从主流,很容易被人群裹挟。
不过站在国家.也就是大夏的立场上,是不希望治下出现这种势力的,济贫抚孤.资助学子,这些事本就应该是官府干的,那些大宗族抱团违抗政令,绝对会让每一个当权者都感到头疼。
大夏在这方面倒也不是个雏,以前闽粤地区的宗族势力也很猖獗,在长年的斗争中也获取了一定的宝贵经验,例如,强制性的让这些聚集在一起的氏族分家,以家庭为单位的进行拆分瓦解。
对水源.鱼塘.山田等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尽可能使大家都能满意,严禁私斗.尤其是大规模的械斗,一经发现绝不姑息,这些事直接与官员的政绩考核挂钩,鼓励百姓有矛盾上衙门解决,并派长期专人在各村镇进行法制宣传。
当然,最重要是完善律法,让每一个单独的个体都不需要抱团,便可自保。
西南及闽南地区,宗族矛盾和民族矛盾源远流长,在这些地(本章未完,请翻页)
请收藏本站:https://www.kanshuc.cc。手机版:https://m.kanshuc.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