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章 皇帝病重
高拱的性格是怎样的?
这位初掌内阁中枢首辅大位的人,又是怎样行事的?
此刻。
当高拱当着皇帝和所有人的面,直接质疑大同镇,喊出大同是不是要造反。
就足以证明一切。
然而即便是如此狂妄之言,高拱却依旧是不加保留的喊了出来。
只因为。
他今天听到的来自于皇帝的咳嗽声太多。
多到让他觉得,皇帝是否能熬得过今年。
是狂妄吗?
在高拱看来,自己这一句话不过是大胆而已。
更是一次试探。
道台上。
嘉靖目光平静的扫向高拱。
他没有开口,让人不知道这位已经明显有恙的皇帝心中究竟在想些什么,又在思考着什么问题。
倒是杨博,脸色顿时一变,颇是恼怒。
“元辅,如今事端不明,如何能轻言大同有谋逆之心?”
“虽说今日乃是宣边来奏,可大同未尝不曾启奏,或许这两日便也就到了。”
杨博有些想不明白,心中更是恼火不已。
随着严嵩荣退,在昌平书院开始养尊处优起来。
更伴随着徐阶被斗倒,贬为庶民,流放雷州,徐阶一系的官员在朝中节节败退,不久之前更是被罢免数百官员,而这里面也大多都是过去依附在徐阶、严讷等人之下的京中官员。
从那时候开始,自己就带着朝中晋地出身的官员,和高拱有了默契。
高拱他是河南新郑人。
和湖广、江西、浙江以及南直隶,还是有一段距离,双方关系也因为这些年徐阶的缘故,而并不是太好。
晋地出身的官员在自己的带领下,依附于高拱这位首辅,他该是慎重对待才是!
不然他高拱就算是首辅,可以强推一些事情,但若是朝中没有人支持,也是千难万难。
可这个时候,高拱竟然发难于大同是不是有谋逆之心。
这可和自己刚刚说的话,背后的深意不一样了。
自己一开始说宣府,那是因为宣府前年才发生了御边不力的问题,乃至于让俺答部的人都跑到了京畿之地。
可马芳这个宣府总兵官为何在出了这么大问题后,还能官居原职?
虽然其中内情并不清楚。
但杨博却记得,当时马芳是有过独自入宫面圣的。
然后才是皇帝从轻发落,让其重回宣府,原职留任。
马芳已经是皇帝夹带里的人了。
杨博很清楚这一点。
所以自己说宣府,其实也可以说是什么都没说。
因为马芳和宣府如何,恐怕都要皇帝发落才成。
但现在高拱却问责大同这就不一样了。
大同总兵官孙吴可没有入宫面圣。
圣前悄无声息的争斗,让众人心思凝重,提神静气,唯恐听漏了一句话,导致应对错误。
而胡宗宪在好一阵独自琢磨后,却是开口道:“皇上,如今宣边西路来奏,大同消息暂无,敌情不明,非是议责之时。无论如何,当下首要是朝廷探明俺达部此番来犯,御兵之人是谁,是俺答本人还是其子,又兵几何,欲攻何处。唯有如此探明详细,才能做出应对,敕令蓟州、宣府、大同、延绥、宁夏等处兵马或出援或伏阻。”
方才他和杨博两人入殿,吕芳也已经将宣府送来的急奏递上。
宣府那边只说边墙外有俺答部大军驻扎,尚不明晓统兵之人是谁,也不知道这一次有多少兵马。
可以说朝廷现在就是两眼一抹黑。
除了知道俺达部这一次又要南下,其余的什么都不清楚。
吕芳看了一眼上方的道台,而后问道:“依朝廷所预,此番俺达部大军压境,会攻何处?”
胡宗宪侧目看向身边的杨博。
杨博当即会意,赶忙开口:“回皇上,如今宣边西路所奏,俺达部驻扎东阳河上游,便是大同东路新平堡至镇川堡之间的苏木山北侧。”
他这个兵部尚书其实真的不是吃干饭的。
言语之间,就开始分析起宣大之间的地形。
杨博继续说:“苏木山地形险要,贼军只能分走东或西。若向西,则可自镇羌堡附近南下,兵临大同城,或走左近围阳和卫、天成卫一县,洗劫当地百姓。”
“若走东侧,则可从新平堡东北侧,绕开大同天成卫、镇虏卫,过永加堡入宣府境内。”
等到杨博说完之后。
胡宗宪才又说道:“皇上,此次俺达部控兵边境,屯驻东阳河上游,东犯宣府或直下大同皆可。因而,或前线宣府西路正是有此查探,方才急奏京师。想来大同一侧也已发讯,或这两日便可到。”
万寿宫内殿,胡宗宪的分析进到众人耳中。
杨博恨不得现在当场就好好的感激一番胡宗宪。
袁炜看向高拱,而后开口:“既然东阳河上游屯驻贼兵,可东可西,如今朝廷是不是该下旨敕令宣府、大同两镇皆严加提防,两镇各路兵马也应向北而行,支援策应边墙各路兵马?”
他不算是懂兵事的,但也知道现在这种情况,朝廷能做的首要事情就是责令宣大两镇小心提防,然后从本镇调动兵马支援边墙。
幸运的是宣大两地离京师不远,快马加鞭不过是五六日的功夫,便是一个来回也就十二三日。
大军征伐,从来都不是一触即发。
就算现在俺达部屯驻东阳河上游,真要进犯宣大,也得要等他们安顿好大营,建造攻城器械,才会集结兵马进攻。
道台上,嘉靖嗯了声。
吕芳当即开口:“边情在急,内阁与兵部当速速行文,敕令宣大两地墙边起援。”
高拱作为首辅,闻言后躬身领命。
随后说道:“大同一侧,可命蔚州、广灵、灵丘、广昌三地兵马北上,由大同总兵官分派各边策应。宣府一侧,既已知晓俺达部贼军屯驻东阳河上游,可命怀安卫、保安右卫移防柴沟堡、沙城堡、暗庄堡等地,宣府三卫抽调兵马,进驻万全左卫城与万全右卫城之间,随时策应。”
九边重镇,如今一直都是朝廷最紧要的事情。
高拱作为首辅,对这些地方的关键位置,和兵马驻扎所在,也是了然于胸,说起来也是头头是道,并不存在什么让人诧异的事情。
杨博看向高拱的背影,点头附议:“皇上,元辅所言尚可,如今朝廷行文宣大两镇,自当是八百里加急,至多五日便可命两镇所点兵马移防策应。”
道台上。
又是一阵急促的咳嗽声。
皇帝的脸色愈发涨红。
众人无不是目露担忧。
毕竟现在皇帝的身体关系各方,尤其是新政已经开始推行,这个时候皇帝真要是出了事,对各方都是一个突发事件,必然会产生无数的连锁反应。
但嘉靖却是伸出手,止住了眼前这些臣子们的关心。
他靠在道台上,看向吕芳。
吕芳立马捧着一杯茶水,送到皇帝面前。
嘉靖喝了一口茶水,长长出了一口气,才觉得舒服了些。
他便开口说:“如今再有月余便要入冬,届时北地严寒加之大雪,俺达部果真会在此时南侵?若如此,时日不多,是否会用兵于急且迅猛?若久屯东阳河上游不出,是否又为来年春犯宣大边地?”
众人一阵沉默。
按照历来的惯例看,关外的蒙古人南下进犯,大多会选择在每年的四五月份召集草原上的各部兵马,然后在六七月份抵达九边各地,和大明的边军战上一两个月,就会赶在入冬前返回草原深处,带着从大明洗劫走的财货好好的过一个冬天。
然后等到来年,继续如此。
现在这个时候从常理来看,显然是不符合时间的。
因为一旦明军将这些俺达部的人拖上一两个月,就算最后俺达部撤回草原,也要顶着漫天飞雪,踩着齐腰深的积雪返回各部。
这是得不偿失的做法和选择。
杨博当即抱拳躬身颔首:“皇上圣明,此次俺达部来犯所选时日确不合过往惯例。臣下以为,此次俺达部来犯或为试探,若查我边虚实,自可乘虚而入,劫掠一番快速离去。便是僵持不下,该部贼子也可转向西行,今冬驻扎河套一带……以图来年犯延绥、固原、宁夏等地。”
说到河套的时候,杨博停顿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