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是——抗金!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原先河北大名府人士岳飞。
岳飞就是因为脑海中有着无比坚决的抗金意愿,所以才背井离乡转战各地,眼下依旧在两淮地区奋战的。
事实上,在如今的大宋军队中,至少有一半左右的军人都是出自山东、河北、中原等如今金国的控制区。
岳飞这些人,也是大宋军队之中抗金最为坚决的人。
这也很容易理解,谁不想早日驱逐金人,光复家乡呢?
如果让岳飞这些异常坚决的抗金分子全部回到被金国控制的家乡,后果可想而知,就是一个死字。
有人就要问了,那秦桧话里不是说了“自愿归乡者”吗?
岳飞这种肯定不自愿啊。
可别忘了,秦桧在“自愿归乡者”的背后,可是特地加了“由差官管押而去”。
如果真是自愿归乡,为啥还需要派出差官押回去?
这就是奥妙所在了。
按照常理,赵构一旦同意实行这两策,秦桧这个负责和谈事宜的右相肯定是要负责把“自愿归乡者”送回去的,分内所在啊。
到时候,谁是“自愿归乡者”,还不是秦桧一句话的事?
说你自愿你就自愿,不自愿也得自愿!
实在就是不愿意不自愿?没问题啊,陛下同意了,“由差官管押而去”嘛。
作为一个大宋官场老油条,这种先在前面迷惑人,然后在后面暗戳戳挖坑的手法,秦桧简直不要太熟练好吧。
刚刚上任的吕颐浩立刻就大声进行反对。
“这怎么行?大宋不能进行这种自断臂膀的政策。”
大宋的其他在场主战派也纷纷反对。
主战派眼下虽然人少,但始终顽强存在于政坛之中。
更何况吕颐浩重新拜相后立刻就提出北伐,更是让主战派大臣精神大振,自然不可能在这么关键的事情上退让。
秦桧为首的主和派不甘示弱,两边吵成一团。
显然在这种时候,就只能由皇帝赵构裁决了。
赵构其实在听完秦桧的话之后,就开始皱眉了。
秦桧献上来的这两策,都属于表面上好像对大宋有利,但仔细分析才发现其实是大宋吃亏金国暴赚的计策。
即便赵构是一个逃跑主义者、跪地求和主义者,他也觉得秦桧的意见过于离谱了一点。
朕是要你求和,不是要你把大宋搞灭亡的好吧。
你秦桧到底是议和心切的无底线让步,还是说的确是金国的内奸?
赵构沉吟片刻,道:
“既然朝堂上对秦爱卿的提议有如此巨大的争议,那也就先搁置一下,以后再议吧。”
秦桧愣住了。
原本秦桧见赵构否决了吕颐浩北伐的提议,觉得这正是一个削弱大宋的好机会。
所谓的“议和二策”,其实全都是为了削弱大宋所做的努力。
秦桧觉得赵构不同意主战派的意见,就应该同意主和派的意见。
可秦桧没想到,赵构竟然选择了两边都不同意!
赵构摆了摆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