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湟江口击杀和俘虏贼军上千人,贼军如今已经被大清兵马四处包围无法动弹,预计旬月之内便可再有捷报送呈御前。”
看完这些奏折之后,咸丰皇帝也是松了一口气,露出了愉悦的表情。
“这些愚民,竟然被西洋人蛊惑,真真是死有余辜!”
对咸丰来说,记忆中最深刻的耻辱绝对就是鸦片战争。
连带着,对英国、法国等洋人也没有丝毫的好感。
太平军是以“拜上帝教”这个来自西方的基督教分支而出现的,咸丰自然对此深恶痛绝,巴不得太平军赶紧死!
稍微收敛了一下情绪,咸丰在奏折上批示。
“凡信此邪教者,首恶族诛,从犯全部流放边疆!”
他绝对不能允许任何来自西洋的思想,在大清的土地中发扬光大!
顿了顿,咸丰皇帝又对着杜兴国道:
“杜师傅,你对近来大清内部想要学习西洋夷人的风潮怎么看?”
在鸦片战争失败之后,大清内部就分成了两个派别。
一派认为,大清的失败只不过是偶然现象,华夏文明的底蕴无比深厚,只需要按照华夏老祖宗们传下来的知识继续发展,就能中兴大清,再创辉煌,向英国等西洋夷人复仇。
而另外一派则通过战争意识到,英国等诸多西洋国家的确掌握了大清眼下根本就没有的技术,大清应该向西洋国家学习先进技术,这样才能实现振兴国家的梦想。
在这些支持学习西洋的大臣中,有一个人是非常让人意外的。
林则徐。
林则徐在广东地区和英国坚决的斗争过程中,敏锐地察觉到了大清的不足。
被清廷重新启用后,林则徐亲自主持并组织翻译班子,翻译外国书刊,把外国人讲述中国的言论翻译成《华事夷言》,作为当时中国官吏的“参考消息”。
为了解外国的军事、政治、经济情报,林则徐还将英商主办的《广州周报》译成《澳门新闻报》。
而林则徐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又组织翻译了英国人慕瑞的《世界地理大全》,编为《四洲志》。
这本书记述了包括英国、法国、俄罗斯、美国等世界五大洲三十多个国家的地理和历史,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相对完整、比较系统的世界地理志书。
在林则徐的启发下,魏源根据《四洲志》又写出了《海图国志》。
这两本书,后来成为了“洋务运动”和倭国“明治维新”的指导书籍。
这就是林则徐。
既忠诚,又有能力,而且也不盲目偏执。
他能誓死抗击英国为首的列强入侵,也能认识到大清本身的不足,放下身段努力学习这个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
但很可惜的是,直到林则徐病故于赴任广西钦差的路上,他学习西方技术的建议,在大清内部依然并不是主流。
因为真正能影响到咸丰皇帝决策的杜兴国,不同意!
作为正统的儒家士人,杜兴国不假思索地给出了答案。
“简直就是无稽之谈!”
“华夏五千年,无数辉煌文明,何须学习什么万里之外的夷人,真是笑话!”
“请陛下放心,您接下来只要广开言路,自然就能找到让大清中兴的最佳方式。”
咸丰皇帝放心了,露出笑容。
“很好,那就下圣旨,让大清的臣民们畅所欲言吧!”
咸丰皇帝的接下来的心思,都扑在了接纳谏言,中兴大清的身上。
至于遥远的广西,那支在咸丰皇帝看来注定要被剿灭的小小拜上帝教太平军。
根本就无足轻重!
请收藏本站:https://www.kanshuc.cc。手机版:https://m.kanshuc.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