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看看了诸位内阁大臣。
“朕知道你们心中有疑惑,到时候更改科举内容免不了争论一番,但现在朕还没决定开科举,到时再争论吧。”
“是!陛下!”
房玄龄带头回应。
“今日召集诸位爱卿前来,除了国事外,朕还有一些想法。”
李承乾微微顿了顿,目光变得深凝重了起来。
“诸位觉得儒学于我大唐有何益处?”
言罢,李承乾目光扫视着群臣,等待一场精彩绝伦的思想盛宴,一场关乎大唐文化走向与未来根基的深度探讨与思想碰撞。
房玄龄微微低头思索片刻,率先站起身来,神色恭敬。
“陛下,儒学源远流长,传承千载,其蕴含之礼义仁智信等诸多理念,无声无息却又潜移默化地教化民众,使人心向善,民风淳朴。”
“于大唐之风化,颇有润色之功。”
“能令我大唐子民明辨是非,知礼守节,尊崇秩序,此乃儒学于大唐社会风气之显著益处,不可或缺。”
王珪亦点头称是,补充道:“陛下,儒学之思想,可有力地规范君臣,父子,夫妇等伦理纲常。”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各安其位,各司其职,朝堂之上方能秩序井然,政令畅通。”
“为君者得以圣明治国,为臣者能够尽忠职守,此乃儒学对大唐根基稳固之不可或缺的助力,是为维系我大唐社稷安稳之关键所在。”
李承乾微微皱眉,陷入沉思,片刻后缓缓开口,语调沉稳。
“诸爱卿所言,虽有其一定道理。”
他站起身来踱步数步。
“但朕观儒学,虽有教化之功,但亦不乏陈腐之弊。”
“其过于强调等级差别,仿若一道无形之枷锁,或会束缚百姓之创新思维,使其难以挣脱思想之牢笼,勇于探索未知。”
“且诸多繁文缛节,无益于实务之推动,国家之发展,助力颇为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