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妹想啥呢,回家了。”蔡五哥拽了下蔡丹。 蔡丹回神,“哦。” “四哥、五哥,你俩到底几年级啊?”蔡丹刚才没抢上去,也没看到。 “白雪姐说先报三年级,等有了书本再帮我们测测,随时能调。”蔡五哥回道。“三妹,你真不来啊,咱们一起多好。” “不好。”蔡丹白他一眼。 蔡母说话了,“以后别叫白雪姐了,得叫老师,在学校要听老师的话啊,别闹事,好好学习。” 蔡丹抿嘴不吱声,反正她不用上学,不在范围之内。 蔡四哥立马点头,“娘,我知道了。” 蔡四哥已经在想怎么安排时间了,如果放学早的话,倒是不耽误他喂猪割猪草。 放假就下地挣工分,也不算耽误太多。 “我说你呢,二石头!”蔡母一脸的“你咋没点数”的表情。 蔡五哥气哼哼,“我咋不听话了。”就说他。 蔡丹拍他一巴掌,“回去我就给白雪做个小棍,用柳条子编,那玩意抽人疼,我告诉她,你要是不老实就可劲的抽。” 蔡五哥一脸的憋屈,仿佛在控诉,亲娘?? 作者有话要说:那个…就一章了(?-へ-、)别等啦。 今天去打疫苗了… 挺纠结的,我在吃激素嘛,不知道有没有反应,问了,医生也说不好,然后说打疫苗自愿。 反正是打了。 我是一出去就控制不住自己,然后就这样了,顶锅盖跑t^t 插个旗,明天一点之前更新一章。 做不到我中午不吃饭! 第52章四大队的变化 蔡丹有些同情的看了看四哥、五哥,万一她妈真编一个柳条小鞭儿,拿那个抽人,那些孩子要知道了真相,最后倒霉的估计就是他们了,母债子偿。 这比别人家孩子还招人恨。 果然她晚上学两年再英明不过了。 至于老师不敢抽人?不存在的,这个时候老师不动点武力能镇住这帮皮猴子么。 如今家长们的观念是老师越打越证明对这个学生负责,这叫严师出高徒。 “你们俩还不知道念几年,书就别着急买了。”蔡母已经在琢磨,回去给他们俩兄弟做个书包,家里还有块土布。 “娘不用买,就是以后我也能和五弟用一套。”蔡四哥还是那么懂事。 蔡五哥也是连连点头,他没有书不也认识这么多字,对于课本并不是那么在意。 “娘,今天俩哥哥成功报名了,咱们吃点好的。”蔡丹怕蔡母不同意,“下午白雪姐不是要搬家了么。” 蔡母问道,“家里还有啥?” 蔡五哥抢答,“骨头汤!鸡蛋!” 蔡丹托着下巴,“那就用骨头汤炖茄干、豆角干,鸡蛋的话,肯定煎着最好吃。” 蔡母笑骂,“你就嚯嚯油吧。现在咱家吃俩月(油)都快赶上一年的了。” 蔡丹嘟囔,“夸张了啊。” 大半年她还是认的。 一家四口说说笑笑的回了家,蔡母没多待,她还要去猪场。 不过这次却是拿了一块布和针线走的。 猪场清闲的时候挺多,做个书包一点不耽误。 这时候人们不会觉得这是啥错事。 就是开大会,还有婶做鞋底呢。 中午吃完饭,蔡丹三兄妹帮着白雪搬了家。 白雪又一人送了她们两块糖做感谢。 学校是下星期一正式开课,还有三天呢。 三天一晃而过,终于到了开学的日子。 学校操场被安了一个大铜铃,每天上课、下课都要听铃声。 也和队里的锣区别了开来。 蔡四哥、蔡五哥都被分到了四年级。 不过白雪也说了,即使两人知识够了,毕竟没系统学过。 让他们每个星期放假去她那儿,她给补课。 将一二三年级都再学一遍。 对了,蔡丹也要去。 对此,蔡母别提多愿意了,还给送去了二十个鸡蛋,不要都不行。 —————— 现在有人来四大队,一眼就能发现不同。 不管老人、妇女还是孩子,面色红润了。 以往家里吃食不够,都是可成年男劳动力吃的。 没办法,只有他们吃饱了才能多挣工分,所以他们面色还好。 其他人就要差很多了。 可现在四大队人人吃个七成饱是没问题的。 这在以前就是天方夜谭。 虽然还是以粗粮为主,但能这样也是他们从来没想过的。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粮食增产。 蔡丹上辈子不是农民,即使支教也不可能去种地,她只是去贫困偏僻的地方教孩子,所以对农业并不是那么熟悉,但不代表她不看视频不了解信息,袁爷爷多有名啊,很多视频都有他的身影,又是攻克技术又是种出海水稻,亩产一千多少斤之类的,所以她的印象当中水稻应该是以千斤为单位的。 但到了这里真正了解了之后才发现不是的,一般土地亩产也就三四百斤,对,就是这么少。 好在他们大队养鸡、猪、牛,粪便很多。 所以农家肥自然就多了。 使得农田、自留地都产量大增,差不多长了两成多。 别小看这两成多,四大队如今的生活和这两成多密不可分。 粮食多了,人们不挨饿了,养鸡有鸡蛋,可以卖钱、换油、换生活品换农业工具。 如今这年头,再没有比鸡蛋和猪肉的硬通货了。 它们有时候比钱都好使。 今天四大队又在开大会。 队员们已经习惯了,隔三差五就开。 但是人们不会厌烦,因为开会不浪费时间,蔡姑父也不卖关子拖时间,每次都是快言快语。 而且多数开会都有好消息。 “都安静下,我说两个事儿,第一件事就是今年咱们家家收粪太多了,虽说农家肥是好东西,也不能可劲下啊,二叔说你呢,是不是烧苗了!” 蔡姑父一说完,大家伙都哈哈笑起来了。 烧苗这事差不多全大队都知道了,也笑了好些日子了。 “前几天一二三大队的大队长都来找我了,想买咱的农家肥,为啥呀?还不是看到咱们增产他们眼红了。最后二大队说了,一牛车粪肥他们认给三十斤地瓜,我觉得还行,不过卖不卖随你们,想卖的回头来大队部登记。”蔡姑父咳了下继续说道,“我还是建议大家能卖就卖,毕竟都是半撇儿的,说不定还是亲戚,咱吃饱了让人家也跟着喝点汤,另外这天头越来越热了,家家都堆粪,这个味儿啊,唉,反正不可能没有,但是少点是点。” 这话一出,又把队员逗乐了。 还有年轻比较皮的队员高喊,“俺们天天闻臭味儿,都习惯了!” “这味儿就饭香!” ……… 蔡姑父笑骂,“刚才谁说这味就饭香的,我让他端碗的去我们家茅厕吃去!” 底下自然又是哈哈哈… 几个年轻小伙子推推搡搡的。 “还有件事啊,快别闹了,我说完了就散会,快下蚊子了。我和县里的农业机械厂谈好了,可以用鸡蛋换批工具,也就是镰刀、锄头、铁锹、耙犁之类的。还和暖壶厂谈了交换的事儿,对方也同意,给咱们换批瑕疵暖壶,不耽误用的那种,就是壶有点歪,再不就是掉漆了,我说了不保暖不换的,一百八十个鸡蛋一个暖壶,还是老规矩,先来报名先换,行了,散会吧。” 蔡姑父一如既往的干脆利落。 “队长,能不能换菜刀、铁锅?”有的队员嚷嚷,“我家铁锅又漏了,也没找到焗锅的。” 蔡姑父一听这话就停下了,“这样你们回头去大队部把家里比较急缺的东西都报一下,让我心里有个数。” 倒没保证一定能换到铁锅。 蔡丹正在和蔡五哥说话,“五哥,咱家缺啥?” 如果让她说,缺的多了。 可她也知道,即使如今条件好点了,蔡母也不会同意她大肆铺张的。 所以她干脆问蔡五哥。 蔡五哥挠头,一时还真想不出来,“咱家…不缺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