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公祏造反了,王雄诞身负重伤!”陆辰将手中的纸条往桌子上一扔,颇有些无奈的长叹了一声顺说道。
“这…”石峰与徐高峰面面相觑,这件事显然超出了他俩的管理范畴,何况这种事的决策那都是自家公爷的事情,他俩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就算他俩知道有人造反就得平叛,但是这也不是他们这个级别能掺和的事儿啊!
因此这两人只能默默的站在一旁大眼瞪小眼。
不过陆辰心中也有了一丝欣慰之感,毕竟这位“小将军”王雄诞按照历史发展,可是被辅公祏给弄死了,现在只是负伤,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在陆辰的印象中,这王雄诞的能耐不比侯君集差,而且此人在史书上的评价是“强健果敢,膂力过人”,若不是因为在杜伏威麾下,而是跟侯君集对调一下位置,陆辰相信这王雄诞的功绩只会在侯君集之上,不在侯君集之下,而且也不会落得个跟侯君集一般的下场。
当年隋末天下大乱,杜伏威若不是有王雄诞在身旁,早都被李子通给弄死了,而李子通对上王雄诞那是见一次被王雄诞揍一次。
陆辰拿起比直接写了两个纸条,分别塞入两个竹筒,然后告诉徐高峰将这两个竹筒全部发到长安,让刘泾按照两个竹筒里的吩咐做事。徐高峰领命以后揣好竹筒以后,离开了书房。
“儿啊,此去长安当事事谨慎,那长安乃是国之都城,不比咱们这小小的平定县,在这里有什么事,阿耶还能回护于你,那长安城内皆是达官显贵,就算咱们家族长到了长安也不敢肆意妄为…”杨申看着站在自己面前的杨凝语重心长的说道,一旁杨凝母亲刘氏则是陪坐在一旁,不时的别过头去暗暗抹泪。
“儿子只晓得,此次前去长安自是以求学为重,将来有机会,儿会接两个弟弟也前往长安求学的!”杨凝看着自己的阿耶,同时又看了看一旁暗暗垂泪的母亲,也红着眼睛说道。
杨凝并非独子,更是有两个弟弟,一个叫杨凭,一个叫杨凌,这兄弟三人在历史上那都是进士及第,杨凝官至亳州刺史,他弟弟杨凭也是官至京兆尹,至于最小的杨凌则是官至大理评事,被人称作“杨评事”,更是写有著作《杨评事文集》,柳宗元更是为《杨评事文集》作了《杨评事文集后序》,这兄弟三人更是被称作自杨师道那“杨氏三杰”之后的“三杨”。
陆辰此次就带了杨凝走,难道仅仅是因为杨凝的“未来”?对这未来“三杨”下手,应该也是陆辰心中所想吧!
次日清晨,陆辰就带着背嵬卫,离开了平定县,杨申带着夫人刘氏,还有县尉米庆一直送出十几里地,这才恋恋不舍的回转平定县。
“都说父母在,不远游,你小子倒是欢天喜地的!”陆辰看着跟在自己身旁骑着一匹矮马的杨凝笑着说道。
“公爷,这话不是还有一句么?”杨凝抬头看向陆辰,笑嘻嘻的反问道。
“是吗?那还有一句是什么?”陆辰看着杨凝笑眯眯的问道,这话自然有考校一下杨凝的意思。
“回公爷,整段话乃是‘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公爷,不知小子说得可对?”杨凝仰起头看向陆辰问道。
“不错,那你知道这话是什么意思吗?”陆辰点了点头,接着又问道。
“那能不明白么?不就当父母健在的时候,子女尽量不要长期在外地生活,游历一定要有方向,去处要让父母知道,当不得不长期在外的,也要首先安顿好父母是!”杨凝连珠炮似的一口气说完,抬头看向陆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