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北转过头,看着潘嘉平从斜对面的供销社走出来,一脸愕然。
“潘老师?”王小北疑惑地看着潘嘉平,只见他手里拿着个东西,笑眯眯地望着自己,“真巧啊,我原本还打算去你家找你呢。”
“哦?有什么事吗?”王小北不解地问。
潘嘉平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抬头看了看炽热的太阳,说道:“外面太热了,我们进去店里坐着聊吧。”
说完,潘嘉平率先走进早点铺,崔学海和崔博文父子俩见到潘嘉平,立刻热情地打招呼,“潘老师好。”
“崔师傅好。”潘嘉平朝崔学海点头示意,“崔师傅,我们想在这聊会天,方便吗?”
“方便方便,潘老师,您快请坐!”崔学海爽朗一笑,随即吩咐儿子,“博文,快给潘老师倒茶。”
“知道了。”崔博文应声而去。
“谢谢潘师傅!”潘嘉平感激地点点头。
落座后,潘嘉平将手中的文件往桌子上一放,又抽出一张报纸递给王小北。
王小北打开一看,上面写着:“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
配图是一群战士凯旋的黑白照片,以及激昂的文字。
王小北认真的看了一下,虽然没找到大伯的身影,但看到全国各地农作物产量的报道时候,不禁陷入深深的思索。
都是大丰收啊!
“潘老师,真登报了啊?”王小北看着潘嘉平,满脸惊异,他从未想过,潘嘉平竟有如此大的能耐。
潘嘉平脸上洋溢着抑制不住的喜悦,平日里的淡然和矜持全然不见,“这报纸是昨天的,我是今天回学校才收到的信。”
这样一来,潘嘉平返城的进程将会大大加快,他能不激动吗?
看着潘嘉平兴奋的样子,王小北笑着调侃道:“潘老师,《人明日报》这样的大报纸,给的稿费肯定不会低吧?”
潘嘉平点了点头,解释道:“没错,他们一千字按五十块钱,我这篇文稿总共不到2000个字,即便登报的字数有所删减,但他们却是按照我投稿字数计算的,总共是九十七块八毛五分。”
王小北听着咂舌不已,继续翻看着眼前的报纸,竟然发现了一本连载小说。
他心中暗自思忖,这稿费太丰厚了吧,早知这样,他也写小说了。
崔博文则在旁边看得饶有兴趣,静静听着二人谈话。
这时潘嘉平从口袋里掏出五十块钱,慎重地放在桌上说道,“小北,说实话,这篇文稿的核心是来自于你的启发。”
“如果没有这个灵感,我也拿不到稿费,这里有五十块钱你拿着,别嫌少。”
“谢谢潘老师!”王小北毫不犹豫地收下了这笔钱,在他看来,这是意外之财,而且眼下急需用钱,哪还能客气。
想了想,王小北又问道:“潘老师,除了钱就没发放粮票和肉票之类的吗?”
潘嘉平见王小北收下钱,心里一松,毕竟一个老师靠学生赚了稿费,尽然没有全给,他多少有些不好意思。
如果不是哥哥……
想到哥哥,潘嘉平只能期盼他能尽快来信,将剩下的钱给王小北。
对于王小北提到票,潘嘉平一脸疑惑,“票?报纸都是直接给钱,从没给过票啊。”
王小北也就没追问,回去之后再编吧。
“潘老师,你帮我写个证明吧,否则我回家也说不清这钱是从哪来的。”
潘嘉平淡淡一笑,指了指文章最后,“有了这个,应该不需要证明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