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岛的轻工业向来以纺织业为支柱,直至改革开放后,低廉的劳动力优势消失,大量工厂纷纷搬到了内地。
在王小北的印象中,鼎盛时期,每十个人里就有四个与纺织业沾边儿。
王小北只是随口说说,魏秀美却误以为他还没有合适的工作。
她接着笑盈盈地说:“实在不行,你就先到厂子里干着,等以后碰到更好的事再跳槽也不迟。”
“你可别随便找家纺织厂,有的刚开张不久就垮了,我帮你找一个稳定的!”
王小北听完,略显尴尬地笑了笑。
一旁的魏寒珊深表赞同,连连点头:“姑妈说得没错,这两年港岛的新厂很多,不过想找个效益好的,还得是姑妈她们这些老港有经验。”
面对二人的热心建议,王小北乐呵呵的说:“嗯,好!那我明天就去看一下!”
接下来的时间里,几人悠闲地拉起了家常,王小北也看了看那台黑白电视机。
前世小时候,每当饭点,大家伙儿总会挤在老旧的黑白电视前,津津有味地观看节目。
那时,一天中最开心的时间莫过于此。
他心中明白,在如今的港岛,电视机绝对是高档货。
一台就要800多块港币,几乎抵得上这套房子五分之一的价钱了。
要知道,这套房子总共才4000多块。
闲谈一阵后,随着电视剧结束,王小北起身告辞。
魏寒珊将他送到门口。
“王凌?”
刚推车要走,身后忽然传来喊声。
王小北疑惑地转身望去:“魏寒珊,有什么事吗?”
魏寒珊匆匆下楼,见王小北竟有辆自行车,不禁一愣,旋即意识到自己的唐突,羞涩地摆摆手:“啊,没事儿,没事儿了……”
望着她欲言又止的模样,王小北嘴角勾起一抹笑容:“有什么话尽管说,跟我还客气什么?”
“在港岛,我没有几个朋友,你可是其中一个,有事尽管说就是了。”
这话并非客套。
回想魏寒珊先前的帮忙,尤其是那句她也是从那里出来的,瞬间拉近了二人间的距离,令王小北感觉十分亲切。
诚然,即使没有魏寒珊的帮助,他也能在港岛找到帮忙的人。
但无可否认,她确实是他在港岛第一个,也是唯一的朋友。
至于魏妙颜,只能算半个朋友。
“姑妈说你估计会不好意思,叫我带你去周边的厂子看看,你看中哪个厂子,她可以去帮你问问。”
魏寒珊双手背在身后说完,目光落在王小北的自行车上,略显尴尬地笑说。
“不过你刚刚到这边,就买了自行车,应该不需要进厂了吧!”
王小北闻言,也看了看自行车,随即明白过来。
港岛社会贫富悬殊,有钱人非常的有钱,豪车遍地,至于自行车也有卖的,不过要两百多块钱一辆,也不是穷人能够买得起的。
王小北琢磨着,港岛现在的生活水平应该和80年代一样,自行车算是一个大件。
请收藏本站:https://www.kanshuc.cc。手机版:https://m.kanshuc.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