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检看到这副模样,也没心情说什么话了,在徐应元点完名后宣布,每人赏银一两。然后就令众人解散,各自去站岗。然后,朱由检私下里吩咐王承恩,将来之前演武场上站着的几十人,另外立一份清单。
见完侍卫,朱由检又仔细询问了一边,王府护卫值守情况。
王府侍卫分为白班和夜班,白班人稍多一些,主要是需要留足人手,随时准备护卫朱由检出行。夜班人少一些,除了各处值守人员外,另外安排三波人手用于巡查整个王府。
见朱由检问的细致,徐应元也不敢随意糊弄了事。给朱由检作了详细解答,并把这段时间管理王府的王文政也叫了过来一起作答。
总的来说,除了侍卫疏于操练,其他各项事宜还是布置的不错的。
这样本王就放心了,见朱由检不在追问,徐应元松了一口气,然后询问道:
“殿下,王府庄子上的管事正在府上等候,您要见一见么?”
出于当今皇上对年幼的弟弟的宠爱,朱由检虽然还没有就藩,但是却被赏赐了京郊皇庄5处、良田50顷。
今日信王府开府,几处庄子上的管事都一起来了王府,等候召见。
“那就见一见吧”
一行人往回走去,自有下人去传召相关人等来见。
“王爷千安!”
“嗯,都起来吧”
“谢王爷”
“好了,你们一个个先给本王介绍下各自管着的庄子的详情。”
下首几个太监互相看了一眼,一个年长的先出来对朱由检道:“王爷,奴婢管着的庄子在香河,虽然庄子有点小,但是全是水浇地,每年可为王爷出产粮食300石…”
“王爷,奴婢管的庄子在房山……”
……
简单来说,朱由检名下的这5处皇庄,分布在北京城西南和东南,旱地、山地都有,颇有些良莠不齐。每年产出有限,粮食大概能供王府内院的日常食用,连王府侍卫所需要消耗的粮食也需要另行购买。剩余杂七杂八的产出折算成银子大概能有个7~800两。
和几个庄子的管事太监交流了一番,也没得到什么管用的信息,朱由检只好把他们都打发了了事。
王承恩来报,已经将朱由检交代的侍卫人员重新登记。朱由检吩咐给这些侍卫每人增加2两赏银。
王承恩下去办理不提。
朱由检坐在椅子上开始沉思。
王府里他还有几十个丫环仆人要养,三百侍卫需要赏赐,房屋也需要修缮。而他现在的可支配资金也只有出宫时皇帝给的一万两,朱由检真心感觉,这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
不行,想要活的好就必须得有钱。不光是现在,哪怕是以后登基成为皇帝,也依然要有钱,还要有大笔的钱才行。后世好像有种说法,说明朝实际就是穷死的。现在虽然还考虑不了那么远,可想办法多挣点钱到是正事,绝不能光依靠庄子上的那点产出。
粮食产出太少,五个庄子居然连王府的侍卫都养不起,这是个大问题。嗯,这个时间段,从西方传来的高产作物应该都在南方出现了,应该可以派个人去南方把种子都带回来。
想到这里,朱由检抬头道:“徐公公,你亲自安排最得力的人手,去南方给孤把各种作物种子找来。听说南方有新作物亩产可达十多石,一定要找到这样作物的种子带回京城来,其他的只要是京畿没有的的都买一些回来,花多少钱都没关系,办差费用你另外安排好,作好记录。”
“是,王爷。”
徐应元是信王府朝奉,也就是熟称的王府总管,朱由检的信王府的大小事务原则上都是他来管。
徐应元正准备出去,朱由检想到从西洋传过来的农作物该怎么种植的问题,于是赶忙又叫住他。
新的农作物毕竟是大家都没有见过的,没见过的东西,当然也就不知道该怎么培养了,这是个可就难道朱由检了,因为他自己也不会啊。朱由检仔细思考了一会,看来还得找帮手,而最好的帮手当然就是徐光启和宋应星这两个人了。当然,主要还是因为这两人名气够大,徐光启号称西学东渐第一人,还有宋应星,被各路野史评为中国最早的工程院院士,还有他们的代表作《农政全书》和《天工开物》名气也够大的让朱由检记住。
朱由检徐光启在朝中任过职,至于现在在哪里,倒是不清楚。而宋应星,朱由检在大明朝官场上就没听说过。不过不要紧,王爷吩咐下去,让下面的人去查找出来就是了。
吩咐徐应元道:“徐公公,派人去给孤查两个人,先到锦衣卫看看。”
“殿下要找的两个人是?”
“这两个人分别叫做徐光启和宋应星”
徐应元好奇的问道“殿下,这二人是干什么的,有和特长?”
“嗯,听说他们懂一些别人不懂的东西。而且正是孤想要的,若是这二人能来帮助孤,将来发财可望。”
朱由检又郑重的交代道:“找人和找种子,都事关重大,你一定要吩咐找种子的人,找种子的同时也要顺便问问栽种的方法,不得随意敷衍了事。”
徐应元见信王殿下态度严肃,认真的回答道:“殿下,奴婢一定安排最稳妥的兄弟前去。”
“另外,派去南方办差的人每人再赏银二两。”
“是,殿下可还有吩咐?”
“没事了,你去吧!”
请收藏本站:https://www.kanshuc.cc。手机版:https://m.kanshuc.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