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之甲到了柳河,可金冠的水军是左等也不来右等也不来,没有水军就没有船,没有船就无法渡河,无法渡河就无法偷袭耀州建立盖世功勋。
鲁之甲在这边干着急,可金冠的水师却没有来。那么柳河边上的明军没船渡河。
本着没困难要过河,有困难想办法也要过河的工作态度,鲁之甲找到了船,不过这个船载客量有点小,因为它是是渔船。
六七条渔船,一条渔船六个人,还有两个负责撑杆划船,也就是实际每只船往返一次能载四个人,几只船加到一起一次都不够二十人。
要是靠这样的“水军”渡河估计鲁之甲可以在这边过年了,所以鲁之甲一面命令渔船开足马力全力渡河,另一面开始组织人手修筑浮桥,保证大部队渡河。
要是正常的进攻,鲁之甲的决定是正确的,但是他忘记了他这次身负的使命是偷袭耀州而正面进攻耀州。
鲁之甲这边忙着用渔船渡河,那边忙着修筑浮桥,就是没记得派几个人去耀州看看。
经过四天四夜的赶工,浮桥终于修好了,而渔船也渡过去大约一千人,鲁之甲当即宣布:
“全军过河!”
这鲁之甲的副总兵也不知道是怎么当上去的,估计也是和马总兵一样,靠的是裙带关系,而不是真本事,他们在这柳河边喧喧闹闹的折腾了四天四夜,莫非以为人家耀州守军也和他们一样,听说有人来攻,就全军收缩躲到城里?
当鲁之甲一马当先踏上河对岸的时候,还没站稳脚跟,忽然一声炮声响,宛如一道惊雷,让毫无防备的明军猝不及防,然后就是遍布四周的灯火和喊杀声,这一切都让已经过河的大军乱了阵脚,不知所措,不知有多少敌人,不知敌人在哪个方位。
一群毫无战斗经验的精锐知道自己中了埋伏,众人心里想的第一件事就是冲向浮桥,这时候什么军队纪律,主将命令什么的,早就忘到爪蛙国去了。
步兵和步兵挤在一起,骑兵踏着步兵的身体奔驰而去,还有正渡到一半不知所措的,步兵、骑兵,人和马,要渡河的和要回去的,浮桥上乱作一团,而河岸边准备渡河还未渡河的将士眼瞅不妙,为了不让后金追杀过来,砍断浮桥二话不说扭头就跑。
当主将鲁之甲战死的那一刻,这柳河边的七千精锐也就烟消云散了。前锋全部被歼,后队惊恐溃散。
这一晚,在柳河的上空,火把的明亮,战斗的喊杀声,战斗的哀嚎声,人喊马嘶,人掉落河里的响声,不绝于耳,明朝七千精锐被皇太极所率领的三百后金军和凑数的两三百后金男子打的惨败,主将副总兵鲁之甲战死,副将参将李承先战死,辎重、装备、战马遗留无数,战死人数无法统计。
这是马总兵的“处女秀”,阴错阳差以完败而告终,严格来讲,柳河之战的计划是没有问题的,如果没有水军迟到延误渡河,如果这七千精锐有一定的实战经验,面对建虏可以稳住阵脚不乱,如果……,现实哪来那么多如果。
柳河惨败之后,大学士孙承宗上奏朝廷的说法是,关外哨探巡河陷没。
孙阁老说哨探巡河陷没的原意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因为只说的“巡河陷没”,那就是例行公干的时候出了意外,并非领导人精心策划的“进攻”,这样就不存在领导责任了,而“哨”是代表在敌占区行动,出现意外败了那是正常情况,和孙大人、马总兵自然是无关了,而李、鲁二将已经战死,那么追究责任多半会改成追悼,所以事情也就到此完结了。
但是,孙阁老忘了,现在已经是天启五年九月了,已经是朝中遍布阉党、魏公公一人独大的时候了。更何况,一个哨探巡河陷没能没了六万多人,这关外的一哨人马是不是太夸张了点?
有魏公公惦记着他,孙阁老这份奏疏还没上,关于柳河之战的军情就已经摆在了天启皇帝的案头。也就意味着,战败已经朝野尽知了。特别是随着京师日报的刊登。各种关系柳河兵败的细节,失败的各处责任点都被分析的头头是道。
十月,在朝野汹汹舆论的压力下,孙承宗终于是向天启皇帝上疏辞职了。不管怎么说,孙阁老也是天启皇帝的老师,为了尊师重道,天启皇帝还是加封孙承宗光禄大夫,然后赏了个中书舍人给他儿子,派人护送孙承宗回老家了事。
请收藏本站:https://www.kanshuc.cc。手机版:https://m.kanshuc.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