寅时,也就是清晨还不到五点的时候,正是人一天中睡觉最香的时候。司礼监掌印太监王体乾、九千岁魏公公等等,数十名太监内侍宫女兴师动众地来到乾清宫外等候,信王府朝奉徐应元、王承恩等随侍太监在乾清宫内负责叫皇上起床、洗漱、更衣,然后前呼后拥起驾皇极殿,参加今日早朝。
说起来,这大明朝的朝会,那是历来多变,想当初太祖在位时,简直是官不聊生。不光有早朝,还有午朝,晚朝。
太祖天天早朝不说,他老人家年纪大了,每天早上醒来的早。以太祖的性子,自己都起床了,官员还在睡觉,那不是对自己不敬吗?因此便把早朝的时间定的很早,每天卯时开始就上朝,这么早上朝,百官就必须得更早的起床啊!所以,太祖时期,百官们四更天就呆在皇宫外等候太祖起床了。
至于早朝的地点,倘若是小早朝,一般选择在皇极殿,参与人数不多,各部门主要话事人到场也就够了。每月初一、十五,往往要开个大早朝,也叫朔望朝,大早朝参与的人数就多了,凡是京师的官员,包括从外地进京公干且在吏部报到过的地方官,平时不用上朝的散官、勋贵等等都要参与,人数多达千人以上,这时候就在皇极殿门外的广场举行。这就是传说中的大朝会,也叫御门听政。
对于各部主官来说,天天大半夜得起床,早朝完后还不能回家睡回笼觉,得赶去班房坐班,这日子过的是生不如死。所以,百官称呼在太祖手下为官叫做官不聊生
等到太祖宾天之后,百官们终于松了一口气。后面的皇帝,自己都受不了这种日子,加上国家稳定,于是早朝的规矩便渐渐废弛了下来。成祖一向是乾纲独断,有事情自己拍板,实在没把握就会去找阁臣商议,用不着早朝。把早朝时间由卯时推迟到了辰时不说,小早朝一般也懒得上了,只是在每月初一、十五参加朔望朝,让百官见见皇帝,大家意思一下就行了。这样每月就那么一两天的事,顶一顶也就过去了,百官轻松,皇帝也舒坦。
等到仁宗、宣宗的时候,百官们的日子更好过了。小朝已经基本不上了,取而代之的是御前会议。国家有事,皇帝就把相关大臣召进宫里,大家坐下来一起商议解决办法。
再到后来武宗、穆宗、神宗年间,情形更加不一样了,这几位皇帝都不喜欢朝臣,干脆躲在宫里,连朝都不上了。这个时候官员们再也不以上朝为苦差了,大家开始哀求皇帝上朝了。这真是风水轮流转,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反过来了呢。
天启皇帝在位初期,一开始对于朝会还颇感兴趣,也是依照规矩,逢三、六、九的早朝都会去参加,但很快就被朝堂上每天扯皮倒灶的事情搞烦了,特别是这些大臣自己纠缠不清,往往最后还要请皇帝给他作主。天启皇帝也不想面对着一群就会叽叽歪歪,不做一件实事的人。于是,他便推出魏忠贤和朝臣慢慢周旋,自己个儿回宫专心娱乐,做个快乐的咸鱼去了。
如今朱由检才刚刚登基,作为一个新的开始,新朝必须要有新气象,朱由检决定,就从朝会开始。怎么的也是要摆一摆勤政的招牌的嘛,没事要多在朝臣面前露脸。不然,满朝文武怎么能记住如今的主人是谁呢!
坐在一顶大大的步舆上,左边是一个虎背熊腰的太监,这就是权倾朝野,坊间传言要造反的太监九千岁魏忠贤,也就是先帝临终前遗言要朱由检继续委以重任的九千岁魏公公。
右边呢,那是身形瘦弱,眼神猥琐的王体乾。这厮是个墙头草,居然偷偷摸摸的一个人跑来表忠心,估计是心里有鬼。不过换个角度来看,也可以说王体乾忠心皇帝嘛,他现在还是司礼监掌印,那就继续让他干一段时间看看,要用的不顺手就让他滚蛋。
还是身边的王承恩和徐应元好,这两个跟随自己时间够久,还有常在等人,陪着自己一起出宫的小太监,与自己更亲近一些。
步舆已经停在皇极殿侧门前很久了,皇帝不动,谁敢动?
神游物外的朱由检从半梦半醒状态下醒来,刚抬起手,便听见步舆旁传来一声大吼:“兴!”
说话的是随行的鸣赞官,功能等同于后世领导人拿来讲话的麦克风,天赋点都用在了嗓门上面,只要皇帝准备下步舆,那就是他发挥作用的时候了。
随着鸣赞官的吼声,所有太监、侍卫和宫女都站得笔直,连权倾朝野的九千岁魏公公也不例外,可谓是眼观鼻、鼻观心,一动也不敢动
这是朝庭的规矩,不管你当多大的官,规矩是必须要守的,不懂规矩的人,都跟蓝玉一样,被皇帝砍成十七八块丢去喂狗了。
鸣赞官又是一声大吼:“拜!”
这也是规矩,意思是除了皇帝和当值的侍卫,其他人都得跪下。
不过魏忠贤和王体乾却依然站着,徐应元和王承恩一左一右地掀开了步舆的黄幔,这是他们的特权,也是皇帝的恩宠和特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