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是天晴的日子,但江南冬季的风,仍十分寒冷。
吹过来的时候,便仿佛阴森森入骨的刀子,刺入身体里每一处地方。
一名身披黑色袈裟的和尚,信步走在寒风中,身后还跟着几名护卫。
此际的姚广孝,已是大明官阶再高的僧人,超过了僧录司左善世。
老和尚的脸色无悲无喜。
恐怕也只有他自己才知道,就在刚才面圣的短短时间内,他至少经历了四次以上的生死危机。
只要一个应对不当,此际的姚广孝,便已是一具尸首。
看似风淡云轻的应对,好像只是普通人叙叙家常一般。
实则没有一句多余的闲话,杀机四伏。
朱元璋是一位疑心很重,杀心更重的皇帝。
他和杨士奇还不一样。
杨士奇在老朱眼中,是朱允熥请来相助自己的读书人,堂堂正正的谋士。
对这类人,老朱并不会有太大的杀心。
只不过,杨士奇要利用面圣之机,为朱允熥铺路,将皇帝陛下一军,才置自己于险地。
姚广孝则不同。
以和尚之身,到吴王身边办事,天生就会有惑乱未来君王的嫌疑。
他不是在刀刃上跳舞。
而是从一开始,老朱就举起了屠刀盯着他。
只要姚广孝稍有一句话说得不对,立刻便是身首异处的下场。
然而,老和尚还是平安的渡过了危机。
不止如此。
今日的老和尚,还替朱允熥砍出了新的一刀,为他成为储君,扫清了最后的障碍。
杨士奇以人心为引,令老朱怀疑吕氏。
但老朱始终没有动吕氏,而是在默默观察着。
这不是老朱对吕氏有多好,而是对自己的孙子太过宠爱。
吕氏毕竟是三位皇孙的母亲。
老朱不会轻易动她,也不愿轻易动她。
吕氏的生日宴会发生什么,姚广孝也不知道。
但他很清楚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的道理。
吕氏和朱允炆谋划这么久,一旦发动,必定非同小可。
老朱想等等,看吕氏和朱允炆会做什么,看朱允熥如何应对。
可姚广孝却不愿意等。
这会给朱允熥的储君之路,带来意想不到的风险。
最好的做法,便是先发制人,让老朱提前下定决心。
因而姚广孝才在老朱面前,抛出了“吕氏的阴谋”。
吕氏真的会以死来陷害朱允熥,助自己的亲生儿子朱允炆吗?
事实上,老和尚也不知道。
世间最难测的便是人心。
连佛祖都只能劝人修行,劝人向善。
连佛祖都只能渡一心向佛之人。
连佛祖也难以改变人心。
何况他只是一名和尚。
但姚广孝可以将这件事发生的可能性,抛到老朱的面前。
从而迫使老朱改变继续观察的想法。
吕氏终究只是一个外人,并不是老朱的骨肉至亲。
这一刀斩下,吕氏还能有活路吗?
杨士奇在皇帝心中种下怀疑的种子,而姚广孝则是在逼皇帝陛下杀人!
老和尚虽有普渡众生之心,但却又从来不是什么良善之人。
相反,他是阴狠毒辣的妖僧。
若杀几个人,便能扫前吴王前路的障碍,助吴王登基。
老和尚会毫不犹豫的挥刀。
杀一千人,一万人,都不会手软!
这件事,他甚至没有事先和朱允熥商议过。
因为他担心朱允熥会顾及吕氏的养育之情而不愿致其于死地。
他自己做了决断,然后果断在皇帝陛下面前出手。
一切也如他所料,老朱信了。
又或者说,皇帝陛下不得不信。
因为哪怕姚广孝说的事情,只有极低的可能性会发生,但只要有可能,就是老朱也承担不起的风险。
皇帝陛下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
“阿弥陀佛!”姚广孝念了一声佛号,满脸慈悲。
随后大步如流云,直向吴王府行去。
一路上,不少行人侧目,望向这位长相怪异的黑衣和尚。
老和尚浑然无觉。
进了吴王府,便径直去见朱允熥。
“贫僧死罪!”
书房内,姚广孝拜倒在吴王面前。
“吕妃娘娘的生日宴,吴王殿下可以不用去了。”
朱允熥微微错愕。
老和尚抬起头,平静道:“贫僧今日已向陛下进言,诛杀吕妃!”
呼啦!
正提着毛笔画图的朱允熥手抖了一下,毛笔顿时在纸张上画出重重一笔。
所画之图前功尽弃。
……
天界寺。
诵完经,吃完斋饭,老朱闲庭信步,来到了寺中后院的亭内。
身后跟着一众太监侍从,还有宗泐禅师。
古树葱葱,挺拔峭立。
风过之时,树枝微微摇晃,树叶飘撞,发生细沙沙的声音。
倒映在亭旁水潭的影子也随之荡漾。
鳞波翻涌。
池子里的金鱼,正四处游来游去,自在得意。
老朱随手从身后紧紧跟随的小太监捧着的石盒里抓了一把鱼食,撒了下去。
刹时间激起无数鱼儿争相抢夺。
绿水红鳞舞,旭日和风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