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熥轻声问道:“皇爷爷打算如何处置二叔呢?”
“家丑不可外扬!”老朱沉声道:“处理他不能以行刺你,污陷你的罪名。”
“不能太损皇室的声誉和威名。”
“但又要使其他诸王都心知肚明,能引以为戒。”
他似乎早就已经想好了法子。
“秦王素来残暴不仁,作恶多端。”
“对王府中的下人,都经常虐待,甚至以折磨下人为乐。”
“不晓人事,蠢如禽兽!”
“就让他死在小人手里吧。”
老朱转而望向朱允熥:
“这对于诸王来说,也是一种威慑!”
“让他们都知道,日后要夹起尾巴做人。”
“这件事,你来办。”
“记着,要不动声色,不露痕迹。”
朱允熥怔了怔。
完全没有想到,绕了一大圈,老朱竟然会让他去杀秦王。
但转瞬间又明白过来。
秦王先是安排朴家的人行刺他,接着又让聂涣儿在皇帝面前指控他。
连续两次,都是要置他于死地。
若说自己对秦王完全没有任何怨气,恐怕老朱也一点都不会相信。
故而,老朱将秦王交给他处理,让他亲手去报仇。
这是老朱对他不追究晋王之罪的一种补偿。
在老朱看来,这至少可以让朱允熥心中的火气宣泄一大半。
另一方面,这又是老朱对他能力的考核。
秦王朱樉都能安排刺客来行刺他,那他呢?
在不动用朝廷公权力,不公开降罪的情况下,他能神不知鬼不觉的收拾一个藩王吗?
如果可以做到,则说明他手段高明,能不费一兵一卒,就置一名藩王于死地。
其他诸王,也会因此而害怕,不敢再肆意行事。
在史书的记载里面,秦王朱樉将会是死于王府下人的手中。
不会记载他做过暗中谋杀侄子的事。
但又要让诸王都心知肚明,秦王朱樉是因何而死,从此心生敬畏。
“是!”朱允熥点了点头,道:“皇爷爷,孙儿知道了。孙儿会办好的。”
他忽然想起,历史上的秦王朱樉,似乎就是死在府中下人的手里面。
莫非实际上就是老朱的出手不成?
还真有可能是如此。
要不然,堂堂秦王,又怎会如此轻易死于几名妇人之手呢?
只不过,老朱十分巧妙的遮掩了此事。
后世之人,自然就无从得知其中的隐情了。
兜兜转转了一大圈,秦王的命运还是如此。
这是历史的惯性使然吗?
老朱又沉吟道:“蠢蠢欲动的,不止他一个。”
“其他诸王,咱也要好好敲打敲打。”
他凝眉思索了半晌,又道:“咱当初分封藩王的时候,就有很多人反对。”
“就连刘伯温也不赞成。”
“直到今日,朝中仍不断有人提议要削藩,你对此怎么看?”
事实上,当初朝中大臣对于老朱大肆分封藩王,就没有什么人赞成。
藩王的隐患,大臣们都心知肚明。
只不过,老朱一意孤行,甚至不惜连杀了几个公开强烈反对分封的大臣,才令所有人都三缄其口。
连原本极力反对的刘伯温,后来也变成了冷眼旁观。
大臣们现在仍然认为,若是老朱驾崩,新君继位,削藩是必然之事。
这也没错。
无论谁都皇帝,都不可能容许藩王的势力继续坐大。
但老朱此时问起,却令朱允熥心中骤然警觉起来。
这次与老朱的谈话,可能是他被立为储君之前的最后一次。
他与老朱虽是爷孙,但老朱对他的了解,实则并不多。
一直到朱允熥站出来争储君之位,才真正进入老朱的视野。
此前的原身,在老朱眼里,恐怕比透明人也好不到哪里去。
眼下的老朱自然更希望深入了解他。
略一思索,朱允熥开口道:“藩王对稳定大明边疆,作用极大。”
“纵使是要削藩,也不必急于一时。”
“不过,皇爷爷,咱大明的宗室分封制度,有极大的问题,恐怕非改不可。”
他有意避重就轻,避开藩王的问题,而只谈宗室制度。
这一方面是顺应老朱的脾气秉性。
另一方面嘛,在朱允熥看来,什么手握重兵的藩王,对他来说,根本构不成任何威胁。
他眼下的目标,是要带领大明进行工业化。
大明制造局正在源源不断的制造新的工业品。
燧发枪的生产线已经在建设之中,很快便会大批量装备军队。
在手持枪支,装备新的大炮的新军面前,藩王的军队,又算得了什么呢?
故而,朱允熥对于削藩,一点都不急。
反而是宗室制度,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动。
那么多的宗室弟子,将来必然会成为严重拖累朝廷的累赘。
大明朝根本养不起那么多的宗室。
趁着老朱还在世,将宗室制度扭转过来,不失为明智之举。
何况,藩王制度本身就是宗室制度的一部分。
改变宗室之制,或许就能连藩王的问题,也一并解决了。
“宗室制度?”老朱疑惑道。
“对!”朱允熥道:“皇爷爷,孙儿翻阅过史书记载,两汉传承四百余年,到东汉末年,宗室人口约有二十余万人。”
他没有去分析什么,而是直接拿汉室举例。
“什么?宗室人口二十余万?”
老朱脸色大变,脱口失声!
……
请收藏本站:https://www.kanshuc.cc。手机版:https://m.kanshuc.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