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真万确!”朱允熥斩钉截铁道:“孙儿愿以颈上人头担保。”
事实上,南美洲虽然有土豆和红薯,但在没有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人工改良之前,产量还远没有后世那么高。
但东西是确实存在的。
改良的空间也极大。
最重要的是,要通过这种东西,来劝说老朱同意开放海禁,派船出海。
“想不到世间竟有如此神物。”
老朱看着地图,似乎又一次陷入了沉思。
半晌之后,才开口道:“此地距离大明极远,要派船出海去那里,只怕不易。”
“不过,如果真有你说的这两样神物,自当不惜人力物力,无论如何,也要将其取回来。”
朱允熥听到老朱同意,顿时松了口气。
老朱沉吟片刻,又道:“你说用分封诸王和宗室子弟的法子,去开拓海外之地,确实是一个办法。”
“如此一来,朱氏子孙,皆可开拓进取,自强不息,为大明江山添砖加瓦。”
“但在此之前,先得将倭寇彻底荡平了。”
“要不然,海波不平,又如何能派藩王和宗室子弟出海?”
“自元末以来,倭寇为祸已久,想要将其彻底清除,只怕不易。”
倭寇可不是海外遥远处的蛮荒之地,仅凭藩王和宗室子弟,难以平定,必须要朝廷的大军出动。
朱元熥淡淡笑了笑:“此事但请皇爷爷放心,倭寇之乱,孙儿必定在短时间内将其平定。”
“不仅如此,孙儿还要倭国向我大明称臣纳贡。”
“从此听我大明号令,永不再犯我大明边疆。”
朱元璋皱起眉头道:“出兵迫使倭国臣服?这可不是小事,你有几成把握?”
“十成!”朱允熥信心十足。
如今有了大明制造局的枪支,接下来还会造出新式大炮和舰船。
倭国拿什么和大明对抗?
“行,咱支持你!”
出乎朱允熥的意料,老朱这次竟然没有反对,一口答应了下来。
“若你真能平定倭寇,咱便同意你分封诸王和派宗室子弟去海外开疆拓土的计划。”
“如若不然,咱大明还是关起门来过自己的日子,别打什么海外的主意了。”
“一定要去,也只派船去这个地方。”
老朱指着地图上的南美洲。
“将你说的神物土豆和红薯取回来。”
朱允熥拱手道:“皇爷爷请放心,您就等着看孙儿我怎么平定倭寇之乱,收拾倭国就行了。”
“好!”老朱点了点头:“你办银行,办《大明日报》,发行新钞,都做得很好。”
“这足以说明,你的治国才能,还远远在咱之上。”
“该怎么治理国家,以后咱就都不过问了,全部由你自己做主。”
“若是彻底清除了倭寇,再放开海禁,自无不可。”
“咱只要看到大明蒸蒸日上,百姓皆丰衣足食,便心满意足了。”
老朱大手一挥,直接授权:“咱也想看看,大明江山交到你的手里,你会如何治理!”
“咱的大明又会有什么新变化。”
“尽管放手施为吧!”
他目光中充满期待。
对于江山传承,老朱原本是充满了担忧的。
总是担心后世子孙能力不济,不能稳定朝局,稳定天下。
为此思前想后,费尽心思,只想帮助后世子孙将所有的隐患,全部消弭于无形。
但随着朱允熥开始治国,他却是渐渐发现,自己的担心,都是多余的。
比如说,大明宝钞的事,自己折腾了一辈子,也没有将其弄好。
可朱允熥一接手,但办得有声有色。
再比如说,将国库转交大明银行监管,户部只负责支取,防止监守自盗,如此好的法子,自己却一直没有想到。
再比如说,《大明日报》的成立和大规模发行。
随着时间的推移,老朱也越来越感受到《大明日报》在舆论引导上的威力。
而这以前,几乎是独属于读书人的权力。
皇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干涉,但实际上极难引导。
有了《大明日报》,舆论才逐渐被皇权所掌握。
凡此种种,朱允熥都做得比自己好。
既然如此,那就彻底放手让他去做。
朱允熥怔了怔,稍稍有些意外,没想到老朱竟会完全交权。
不过,这样也好。
无论老朱是试探也罢,考核也好,只要他做出成绩来,老朱自然会信服。
首先是平定倭寇。
必须要漂漂亮亮的打响这第一仗。
“有皇爷爷这番话,孙儿就放心了。那孙儿可真要大刀阔斧的改革了。”
实际上,他刚才从宗室制度的弊端入手,再谈及让宗室子弟去海外开疆拓土,其最后的目的,正是说服老朱放开海禁。
毕竟,这一条才是开启大航海时代的关键。
要知道,在不禁海的宋朝,海上贸易便已经十分繁荣。
到元朝时,中国的商人更是近乎垄断了整个印度洋的海上贸易。
明朝的海禁,不得不说是一个时代的悲剧。
曾经繁华的海外贸易,在最需要它的时候,却尽皆化作了过往云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