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一众皇亲国戚因商税改革风波而颜面尽失后,商税新政便犹如脱缰野马,势不可挡。
昔日重重阻碍,仿佛晨雾般一日之间消散无踪。
毕竟,连皇亲国戚都被收拾了,其他人又哪里还敢对抗呢?
加之全国舆论如潮,纷纷谴责逃税之徒,盛赞税务司的铁腕治理。
聪明人都知道此时应韬光养晦,以免引火烧身。
偶有愚昧之徒不识时务,也很快被税务司整治得服服帖帖。
短短数月间,税务司所征得的商税,竟高达两千万两之巨。
其中固然包含追缴的历年逃税款及罚款,但新征税额亦超千万两之多。
据此推算,大明一年的商税收入,竟可跃升至三千万两以上。
这一数字不仅令朝臣哗然,连老朱都被惊得瞠目结舌。
要知道,此前大明全年税赋总和,包括粮食折算在内,也不过两千多万两。
而商税所占份额更是微乎其微,不足百分之五,仅有百余万两而已。
按常理,朱允熥将商税率自三十税一加至十五税一,仅能增收百余万两税银。
然而,事实却是大明税赋整体激增一倍有余。
国库为之充盈。
此中不难窥见,昔日商税逃漏有多严重。
老朱原本对加征商税,心里是持反对意见的。
毕竟,当初减收商税,将其定为三十税一,就是老朱亲自划定的。
只是念及朱允熥刚刚监国执政,老朱不愿在此时反对,才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让他一试。
在老朱眼中,这不是多大的事。
若是行不通,再换回原来的老法子就是了。
却没有想到,加征商税和变革征收之法的结果,大大出乎了他的意料之外。
自大明立国以来,国库里还从来没有过这么多银子。
朝廷有了钱,自然是花的。
于是,大规模修路的计划就提上了日程。
以金陵城为中心,辐射四方。
东至松江宁波,北抵北平,南至广州,西连武昌,包括太原、西安、开封等地,皆规划了直达金陵的大道。
同时,大量的水利工程,亦被提上日程。
往年开春,朝廷各部堂官聚集一起讨论新一年的开支,往往都因为收入不够,开支过大而头痛。
各衙门为了争银子吵成一片。
今年却是非常和谐。
朝廷发放给各部衙门的银子,都是足足的。
唯一美中的不足是,太孙殿下简拔原国子监监生夏原吉入朝为官,新设审计司,专门审计各衙门的财务开支,令官员们都有些烦恼。
不过,整体上还是挺好的。
至少都有钱了。
不再是东拉西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局面。
商税的事情,虽然让诸多勋贵和官员都深感肉痛,但在强大舆论压力下,他们又不得不出来表态支持。
《大明日报》的威力,在这场纷争中尽显。
原本被士绅们通过“读书人”控制的舆论,渐渐转移到了朝廷手中。
尽管还不是全然如此,至少趋势已现。
朱允熥从来没有说过“新政”的事,朝野却都在讨论“太孙新政”。
去年冬天无战事。
但朝中已经有人提议,既然如今国库充盈,兵精粮足,不如趁此机会,出兵北元,彻底扫清大明北方之患。
这一提议得到了许多大臣的赞同。
塞边的藩王们,更是一个接一个上书,请求出兵。
太孙并没有明确反对,对此不置可否,但却经常前往大明军事学院,培训将领,检阅新军。
这也被视作是正在备战的信号。
于是,大臣们的上书更频繁了。
若要出兵北元,春季便是最好的时间。
因为经过一个冬天后,草原上的马都饿瘦了,战马的战力大减。
在此时进攻鞑子,往往能收到极佳的效果。
就在许多人以为朝廷必定要出征北元,兵部众官员都在为北征做准备的时候,突然传来一个惊爆的消息。
故太子妃所在的吕氏一族,满门皆被“倭寇”屠戮。
这当然是蒋璩暗地里悄悄率锦衣卫做的。
老朱早就下了将吕氏一族全部诛灭的圣旨。
但事情要秘密的做,找好背锅者,就只能静待时机,不能操之过急。
吕氏丧礼过后,在朱允熥的有意安排下,吕氏一族都离开了金陵城,回到其老家寿州。
随后,便有了倭寇突袭之事。
这个手法谈不上有多高明。
但既然官府调查后,认定是“倭寇”所为,那便没有什么人怀疑。
毕竟,这些年,倭寇做过许多类似的事情。
其中有不少是真正的倭寇,还有许多就是本地的盗贼,装扮成倭寇。
要不然,大明朝廷也不会发布海禁。
海禁与其说是防止倭寇侵扰,不如说是防止大明的百姓出海,摇身一变,成为“倭寇”。
这些人入则为民,出则为寇。
就真的剿之不尽,杀之不绝了。
消息传来的第二天,《大明日报》就进行了整版报道。
一是倭寇残暴无比,致吕氏满门被屠,惨状胜过地狱。
二是尽数倭寇昔日种种暴行。
此外,还刊登了以前被倭寇屠戮了家人的受害者的采访报道。
他们在采访中声泪俱下的诉说自己家人的悲惨遭遇,痛斥倭寇的残暴无人性,呼吁朝廷彻底剿灭倭寇,出兵讨伐倭国,使其永不敢再犯大明边疆,还百姓一个太平盛世。
老百姓总是很容易被煽动的。
何况金陵城本就地处东南,东南沿海的百姓,一直都深受倭寇之害,有切肤之痛。
《大明日报》的报道,立即引发了强烈的反响。
百姓对倭寇,皆是一片喊打喊杀之声。
一个个都强烈要求朝廷出兵。
文华殿。
朱允熥召集众官员议事。
“下官以为,倭寇不过是疥癣之疾,虽时有侵扰,然只要加强海禁,使片板不许入海,即可防范。”
“北元才是我大明的心腹之患。当此时刻,朝廷应全力对付北元。”
“下官亦以为如此!”
“下官附议!”
“倭国远居海外,昔日北元兵强马壮,横扫天下之时,尚且未能征服倭国,我大明更不能随意兴兵。”
“倭寇残暴,恶行累累,实令人气愤,但主不可怒而兴师,还望太孙殿下明鉴。”
……
与民间的舆论相反,朝堂上的众官员,大多数都认为朝廷应该集中精力对付北元,反对出兵倭国。
这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在他们看来,北元是可能威胁到大明朝存亡的。
草原游牧部落,数千年以来,一直是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
要不然,秦始皇也不会修万里长城。
近一点的说,就在数十年前,这片土地都还在元庭的统治之下。
如今好不容易才挣脱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