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奇解释道:“等百姓们养成了将粮食储藏到粮食署的习惯,日后即便粮食署不再开设粮食银行,没有了免费存粮的业务,百姓们也会自发将粮食卖给粮食署。”
夏原吉思索了片刻,道:“话虽如此,但若没有免费存粮业务,自家种的粮食,不少百姓还是会自己存起来的。”
“如此虽有损耗,但毕竟省了存粮取粮的麻烦。”
“只有那些原来大量购粮的人,日后或会按月购买。”
“再或者是多余的粮食,也会存进粮食署。”
朱允熥笑道:“这就得看大明粮食的增产速度了,百姓们有吃不完的粮食,自然会大量卖给粮食署。”
“这……这多少有点豪赌了。”夏原吉失声道。
杨士奇点头道:“没错,这确实有点冒险。”
“为了保险起见,朝廷已经从倭国大量进口粮食,此事你亦是知晓的。”
“再加上新粮仓所减少的损耗,大明的粮食,凭空增加了许多。”
“只是如今太孙殿下治国,百姓的肚子都吃得更饱了,消耗的粮食激增,才有粮食不足的危机。”
“进一步的增产,就要靠水利工程建设及垦荒。”
夏原吉长吁了一口气,道:“眼下全国各地都在建水库,一旦建成,对粮食增产确有极大的帮助。”
“但征发的民工如此之多,今年消耗的粮食也会大增,风险亦更大。”
这就是事情的一体两面了。
兴建水库,确实会让明年的粮食增产。
但是,在没有大型机械器具的时代,水库的堤坝,可都是需要人工用肩膀一担一担挑出来的。
天天干活的民工,也会吃掉更多的粮食。
“这就是粮仓以及收粮的作用了。”朱允熥笑道:“如今不止是普通百姓,富户大户的存进粮仓的粮食更多。”
“其中还有不少粮食,是他们多年存下来的。”
“而今都进了粮食署的粮仓,朝廷便可以集中调配。”
“有这些粮食,到明年秋收之前,大明绝不会有少粮缺粮的危机。”
朱允熥对此十分笃定。
民间大户富户的存粮,数量其实十分庞大。
只是以前不管有啥大饥荒,天灾人祸,他们都会藏得紧紧的,绝不会拿出来救济没饭吃的人。
一边是饿殍遍地,一边是富户的粮仓里堆满了粮食。
这种事情,在历史上屡见不鲜。
如今,那些富户大户见将粮食储存到粮食署的粮仓有利可图,便也跟着存了进去。
粮食到了粮食署的粮仓里面,朝廷就能统一调配,杜绝这样的情况发生。
有了这一笔存粮,就算今年大明消耗的粮食大增,也不可能会缺粮。
至于明年的粮食增产,朱允熥更是信心十足。
科学院能不能将有效的农药研制出来,这不一定。
但今年投钱兴建的大量水库,可不是白建的。
有了这些水库供水,原来许多不适宜耕种的地区,都能种上粮食。
说到底,要让粮食产量增加,无非是两条。
一条是提高单位面积的粮产量。
二则是扩大粮食播种面积。
修水库既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也会极大的增加粮食播种面积。
因为原来由于供水灌溉问题而无法正常耕种的土地,在修建水库之后,有了水源灌溉,就能垦荒播种了。
不仅如此,以前供水不足而造成亩产量很低的土地,供水增加之后,亩产量也会大幅提高。
灌溉对粮食产量的影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他的信心,则来源于大明现在的人口。
经历了元末战乱,此时大明的人口仍然不多,人均耕地面积很大。
同样的耕地面积,只要好生加以利用,哪怕再养活多两三倍的人口,都不是问题。
这里还有另一个关键是,由于医疗条件的限制,大明婴幼儿的成活率不高,人口并不会在短时间内爆炸性增长。
自清末到新中国成立后的情况十分特殊。
虽然经历多年战乱,但与历史上战乱造成人口大幅下降不同,那段时间,人口还一直在稳步增长。
究其根源,最重要的是医疗卫生条件的提高,让婴幼儿的成活率有了质的变化。
与此同时,粮食产量和土地利用率却并没有什么变化。
于是便陷入了一边人口迅速增长,一边老百姓却越来越穷,越来越吃不饱饭的怪圈。
这在整个华夏历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新中国成立后,这一矛盾更加突出。
医疗卫生条件的改进速度,远远快过建水库及开垦荒地的速度。
增产的粮食,被多出来的人口消耗一空。
粮食年年丰收,耕地面积不断扩大,水库也建了无数,百姓却仍然很难将肚子吃饱。
因为人口数量增长得更快!
但大明的情况,显然不一样。
目前的医疗卫生条件,短时间内不可能有质的飞跃。
青霉素之类的,也没有被发明出来。
人口虽然一直在增长,但速度却不会特别快。
此时大力建水库垦荒地,提高粮食亩产量和扩大耕地面积,它们的增长速度,完全可以大幅度超过人口增长速度。
“太孙殿下运筹帷幄,一切尽在掌握,下官钦佩。”夏原吉拱手道:“目前大明银行资金充足,又有倭国进来的大批白银作保证金,建设所需的钱,大明银行都可提供。”
朱允熥微微点头。
这也是他的底气所在。
有钱,有粮,无论做什么事都不慌。
杨士奇道:“眼下倒是有一桩新的难题,据苏州府上报,有不少人将银钱存入大明银行,粮食存入粮食署的粮仓,如此一来,自家看起来便‘家徒四壁’,以此来逃避朝廷的税赋。”
大明并没有成熟的身份系统,老百姓出门会持官府发的“路引”,但路引并不是身份证,两者之间有极大的区别。
官员的牙牌倒是和后世的身份证十分相似。
正因为如此,无论是大明银行存钱,还是粮食署存粮,虽然都有登记身份,却全凭客户自己随意填报,没有核验。
取钱取粮的凭据,以银行发的存单或粮食署的粮票为准。
存款实名制,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后世实行实名制存款,都是21世纪才逐步实现的事情。
没有计算机网络辅佐,存款实名制便不可能推行。
且不说没有照片,无法验证真假的问题,就是有相应的实名资料,没有电脑检索,要从资料库里面调出来的,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何况如果存款和取款不是同一家网点,那取款的网点,根本就不可能有客户的身份资料,又如何核对呢?
这显然不现实。
存粮的问题,亦是如此。
凭粮票取粮,见票即兑粮,才能正常开展工作。
这样的带来的弊端是,有心人若想藏匿资产将变得十分容易。
苏州因为赋税很重,长年欠税。
去年随着朱允熥开放经商,以及银行的开设,在商业上素来极具天赋的苏州地区,又开始重新变得繁荣。
官府见状,也立即抓紧追缴历年欠税。
“利用银行和粮食署来避税逃税之事,在苏州府已蔚然成风。”
“苏州府上奏朝廷,请求朝廷准其严厉追税,对肆意避税逃税者,严惩不贷,屡教不改者,砍头抄家!”
“同时还请求朝廷调兵驻防苏州府,以防不测。”
……
请收藏本站:https://www.kanshuc.cc。手机版:https://m.kanshuc.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