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金陵短短几个月,竟恍如隔世。
在申城感受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看着一座城市一天天建设,成长……一幢幢建筑物拔地而起。
十里码头,十里繁华。
离开之后,再见到传统的城市和乡村,便有了一番别样的感受。
老朱想起朱孙在信中所言,说太孙殿下正利用科学,欲要在大明掀起一场“工业革命”。
对于“工业革命”,老朱不太懂。
朱孙在信中的解释是,科学促使新的生产工具被发明,而这些新生产工具,其功效百倍,千倍于从前的人力。
于是,人们便能做到从前所做不到的事情。
一个人能做到从前一百个才能做到的事。
社会因此而为之改变。
蒸汽机是这场工业革命的核心,故而朱允熥才会对蒸汽机如此重视。
据朱孙信中所言,效率上可行,故障率也低,能实际运行的蒸汽机即将问世。
太孙殿下正准备重赏其发明者。
老朱对此也是颇为好奇的,想要亲眼目睹一番。
毕竟,能让自己的孙子寄予那般厚望,不惜拿出国公之位悬赏的“宝贝”,肯定有其不凡之处。
心中想着,老朱放下了窗帘。
身体往后一躺,想要好好休息一下。
年龄大了,精力便不如从前。
一直看外面的风景,都会觉得消耗了太多的精神。
然而,老朱的身体才刚躺下,突然又弹了起来,僵住在那里。
刚才窗帘放下去的瞬间,自己看见了什么?
不及多想,他便伸手再度拉开了窗帘。
没错。
刚才真的没有看错。
那是啥?
老朱连忙低声问旁边的吉垣:“咱们没有走错的路吗?这真的是前往金陵城的路吗?”
这一瞬间,他的警觉心提到了极致。
如果锦衣卫走“错”了路,那事情便绝不简单。
甚至有可能,这是一场针对他的“谋杀”。
但是,也不应该啊?
此次出行虽说仓促,但带来的锦衣卫,都是精挑细选,忠心耿耿的人。
他们不可能会集体背叛。
可若非如此,眼前的道路,怎么又看着不对呢?
吉垣闻言,也慌忙向外望去,瞳孔顿时像被定住了似的。
“这……这……这……”
他顾不上许多,唯恐在小小的车窗里看不清楚,急忙掀开车帘,往外面四周望去。
眼前的景象,已彻底将吉垣惊呆。
外间,护卫着老朱前行的蒋瓛似是发现了吉公公的不对,策马近前,笑道:“几个月的时光,应天府真是大变样啊。”
“我刚开始,都以为我们是不是走错了路呢。”
“可这里只有一条水泥大道,按理来说,就算闭着眼睛走,也不可能走错的。”
“后来,看到了一些原来的老树,老房子,才终于确定下来,没有走错。”
“这里真就是回金陵的路。”
“再往前行二三十里,就该到金陵城了。”
老朱听到外面的谈话,也从马车里面探出了身子。
他的目光,首先便望向了远处那高高耸立的烟囱。
在申城的时候,老朱也曾见过那般高的烟囱。
只不过,不是在城区,而是在距离城区还有一段距离的地方。
据说,那是特意规划的“工业区”。
主要是利用申城发达的水运系统,从远处运来的煤和铁矿石,进行冶铁炼钢。
高耸的烟囱,便是“炼钢厂”的建筑物。
老朱不明白,为什么冶铁炼钢,需要那么高的烟囱。
也曾想进入里面一探究竟。
但一来他在外面,不愿暴露公开身份。
二则是申城的炼钢厂,还在建设当中,并没有完工运作。
进去估计也看不到什么。
所以最终只好作罢。
在与朱孙来往的书信中,老朱曾提及此事。
对方告诉他,那是按科学原理,规划的大型炼钢厂。
还说应天府亦在兴建。
由于大明制造局的总部就在应天府,申城是后来规划开发的城市,故而,应天府的建设,还走在申城的前面。
此际,终于见到了。
袅袅青烟从高耸的烟囱中飘出。
烟囱下方,是成片成片的新建筑。
还能看到新建的厂房和住宅,一直延伸到极远的远方。
风格与大明的传统建筑不一样,倒是与申城的房子很相似。
这里看上去,已经是与城市无异。
只不过,和申城一样,没有城墙将它围起来。
如果不是隐约可见的旧房子,以及不曾改变的古树,依稀能辨别出过去的模样,老朱真要以为自己回的不是应天府了。
“这是怎么回事?为何应天府完全变样了呢?”
老朱拦住一个过往的路人问道。
“你们是去外地行商,很久才回来吗?”
路人笑道:“这一片都是大明制造局的新厂区,那边是给工匠们建的住宅,都是最近几个月才建起来。”
“不仅仅是这里,你若登上高山去看,就会发现还有面积更广阔地方,金陵城外几十里,都变成了城区。”
“比原来的金陵城,大了几倍。”
“顺着这路,再往前走不远,就有新规划的商业街,老百姓们买东西,都不用再去金陵城了。”
老朱难以置信。
金陵城原来便有七八十万人口,如今在外面再建了几倍的城区,那得有多少人啊。
城市面积怎么一下子就扩张了这么多呢。
这么多人,吃什么穿什么?
还有如此之多的建筑物,在如此之短的时间内,就冒出来了?
原来看着申城一天天发展起来,城市越建越庞大,他心中已经极为震撼。
但好歹老朱一直在申城,除了刚开始的时候感到极度惊讶,后来也慢慢习以为常了。
却没有想到,回来金陵城,金陵城竟然也大变样了。
回想自己刚离开的时候……
哦,那时候确实在规划来着,也新建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