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本网 > 穿越历史 > 退位让贤 > 第三百一十七章 大改革!永盛新政!

第三百一十七章 大改革!永盛新政!(1 / 2)

朱允熥心中一震,恍然间竟有一种醍醐灌顶之感。

他这段时间一直在思索自己登基之后该实行的国策,该做哪些事情而烦恼。

大致的想法和蓝图,朱允熥早已烂熟于胸。

但具体的步骤和措施,先做哪些,再做哪些,却感觉千头万绪,一时竟不知从何处下手。

在与老朱写信沟通时,他亦曾提及过此事。

只是也不好说得太明白,免得老朱以为他是担负不起大明江山的千钧重担,为他过分担忧。

此际听顾盼君这么一说,朱允熥突然明白过来。

对啊!

自己要做的,其实就是这两件事。

只要做到有兵有钱,对外战无不胜,对内国库充盈,他想要进行改革,谁又挡得了?

老朱不是早就提醒过吗?

对外扩张,以此来转移内部的矛盾。

纵观历史,只要在对外战争中能获胜,很多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汉武帝最大的功绩,不就是北击匈奴吗?

不足之处,则是将国库都打空了。

李世民能成千古一帝,最大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以雷霆手段解决了北方的边患。

而且是以极小的代价,在没有耗损大唐太多的国力的前提下。

大明对外征战,战无不胜。

当年李靖从阴山小道,以三千骑兵突袭突厥王庭,击溃突厥数十万大军,自此奠定了大唐初期的繁华。

试想,若是突厥没有平定,大唐一直困于与突厥的战争中,连绵不断,若没有辉煌的战绩,那还有个屁的盛唐啊!

宋朝就更不用说了。

便是历史上的明朝,也是既败于财政,也败于边患。

自己如今手握当今天下最强大的军队,又掌握着大明银行,首先该怎么做,不是很显然的事情吗?

又何必畏手畏脚,踌躇不前?

须知朱棣五征漠北,都没有得全功。

可自己轻飘飘的随意一战,便平了北元。

这对大明而言,影响是何等之大?

要知道后世的大明,可是被北方游牧部落搞得始终难以安宁。

到最后加征三饷,不还是为了边防吗?

他还未登基,就已经解决了这个对大明而言最为严重的问题。

只不过,打得太轻松,太容易了,以致于大家的反响没有那么激烈。

这大概就是“善战者无赫赫战功”了。

但不管怎么说,只要对外征战能不断胜利,对内的改革就不是问题。

“朕明白了,谢谢皇后。”朱允熥心中突然升起豪情万丈,吩咐道:“摆驾御书房。”

“即刻召在京三品以上官员,勋贵宗亲,并各部堂官,侍郎,入宫议事。”

旁边的太监连忙领命。

圣旨很快下达。

官员们接旨的时候,皆是吃了一惊。

一般而言,皇帝大婚,都会罢朝三日。

毕竟新婚燕尔,也要多多温存一番。

没想到,当今天子,竟如此勤政。

很快,官员们便陆陆续续赶来,皆站在御书房外等候。

房内,朱允熥正在命几名翰林,草拟圣旨。

御书房外,大臣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陛下此时让我们赶来宫内,却不知究竟有何事啊?”

“谁知道呢?不过陛下自当储君时,便锐意变革,如今登临大位,恐怕是要励精图治了吧。”

“一朝天子一朝臣,陛下既已登基,朝中的官员,也该换一批新面孔了。”

“这么快吗?陛下昨日才举办的登基大典啊!”

许多人深感不安。

新皇登基,重新调整朝廷的官员职位,这是惯例。

历朝历代,莫不如此。

不过,大多数也会有一个缓冲的时间段。

至少会有一两个月光景。

官员可以趁这段时间,四处活动,打探消息。

若能谋进,自然更好。

否则,便退而求保位。

实在不行,平安落下,体体面面的告老还乡,那也勉强能接受。

似今日这般,连半点风声都没有,骤然召来议事,大臣们无论是谁,心里都有几分不安。

“让勋贵宗亲都赶来,怕不是要宣布出海令了吧?”

有人这样猜疑道。

出海之事,已然传了很久。

大家估摸着也该实行了。

“但愿是吧。”有人接言道:“只怕还有不测风云啊。”

对于出海,朝堂上下已达到了一致。

无人再反对。

只不过,具体采取哪种方式,仍有不同的意见。

但此事终究是朱允熥一言而定。

……

他们的猜测并没有持续多久。

很快,朱允熥便传旨召人进入御书房。

首先进去的是杨荣、杨士奇、姚广孝、夏原吉以及吏部尚书詹徽,户部尚书王佐。

几人见礼之后,朱允熥便道:“皇爷爷曾经有言,本朝再不设丞相之职,后世有敢言立丞相者,立斩不赦。”

“自此之后,六部便直接向皇帝禀报。”

“皇爷爷勤政,国家大事,从不懈怠。”

“但自朕担任储君监国时起,便先后新成立了邮传部,法部,税务司。”

“再加上职权极重的大明制造局,大明科学院,大明银行,大明日报等。”

“时至今日,咱大明早已不止是六部了。”

“朕要锐意革新,将来说不得还要新设更多的部门。”

“这么多的部门,事务繁重,朕一人难以处理。”

“朕决定,自即日起,设政务处,协助朕处理国家事务。”

“凡国家政务,除军国大事外,皆由政务处处置。”

“若有军国大事,需地方官员或各部委协调的,亦由政务处牵头。”

“朕若有旨意,政务处依旨意而行。”

“朕若无旨,政务处自行决断。”

“你们几个,德才兼备,都是朕所器重之人。”

“詹徽、王佐,你二人更是朝中的老人。”

“首批进入政务处的人,便是你们六个了。”

“政务大臣,总领百官,授一品衔,自即日起上任。”

这是朱允熥首先要进行的第一项改革。

权力从来不会出现空白。

丞相制度持续千年,自然有其存在的道理。

废了丞相,仍然有内阁。

废了内阁,还有军机处。

说白了,大明王朝的疆域如此之大,每天需要处理的事务不计其数。

仅凭皇帝一人,累死也处理不完。

必须要授权让别人协助。

他之前让通政司将收来的奏章编制成简略的报文,固然是一个办法。

但那也只是节约他看奏章的时间。

事情还是要人去办的。

更重要的一点是,要人去监督,去持续跟进。

如果无人监督处理,便极有可能出现他做了批示处理,下面的人根本不办的情况。

何况大明的工业化正在快步推进中。

各项体制也在不断的完善。

相比封建农业国家采取无为而治,能不管便尽量不管的治国之策,工业国家却是万万也行不通。

国家对社会的治理只会越来越深入,也会越来越复杂。

需要处理的事务,将增加一百倍,一千倍,一万倍!

设置政务处,就很有必要了。

不过,为了防止政务处的权力过大,朱允熥也早就做了限制。

首先,就是一旦有他的圣旨,政务处便只能跪受听旨,不能自行处理。

从这一点上说,政务处更像是清朝的军机处,而不是大明的内阁。

只有在他没有下达圣旨的时候,政务处才能自行处置。

其次,相较之军机处能处理这军国大事,政务处的这项权力,也被朱允熥给限制了。

只有协调军国大事的权力。

简而言之,就是国家进行对外战争的时候,有些事情,会需要地方官府配合,协调,这时候,政务处才能介入,重要工作也就是帮助军队处理一些地方事务。

最新小说: 老子是最强皇帝 咸鱼天师他甜度超标 钓系美人成长指南 年代锦鲤文的炮灰大嫂重生了 心机助理要上位,全团绯闻满天飞 穿唐后,导师和我面面相觑 谍战:红色特工之代号不死鸟 相府嫡女含恨惨死,重生后大杀四方 病弱美人在七零 解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