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历二十九年。
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这一年,大明永盛帝朱允熥登基,开启了“对内改革,对外扩张”的新国策。
自此之后,教化八方蛮夷,带领他们走向文明,渐渐成为素来以天下为己任的大明士大夫的愿望。
大明朝也随着对外扩张,越来越繁荣昌盛。
世界在大明的领导下,进入了一个崭新时代。
这一年,在后世的史书上,也被称为“光明元年”,“文明元年”。
而在之前的时代,则被史学家们称为“野蛮时代”,“黑暗时代”。
意指从这一年开始,由于大明军队和士大夫们的积极进取,世界摆脱了野蛮愚昧落后的黑暗时代,进入了“文明”时代。
在大明帝国的带领下,世界翻开了新的篇章。
这些都是后话了。
……
军务处的成立,便如惊雷一般,炸得大明朝堂官员个个目瞪口呆。
长期以来,文武虽有不同,但两者之间又没有严格的区别。
这是历朝历代的惯例。
古代的专业划分从来就不严格。
朝堂上虽然有文武之分。
但从来军国大事,并非局限于武官决定。
实际情况是,文官们不愿意转为武官,却很乐意节制武将。
哪怕是文官奉旨去督军,监军,仍然以文官自居,而不是武将。
他们大多也就是读了几本兵书,但没有行伍经验,很容易纸上谈兵,脱离实际。
可文官们又不愿意放权。
如今,朱允熥一刀切断,文武从此彻底分治。
这是历朝历代都从未有过的事情。
太监去外面宣旨之后,一众文官便纷纷请求面圣。
“陛下,设军务处让武将专权,此事不可行啊?”
“陛下,唐末五代之乱,殷鉴不远。以文制武,方能长治久安。”
“陛下,以文治武固然有许多弊端,但却能防止武将坐大。况如今大明军力天下无双,就算是文官牵制之下,使军队战力有所下降,也是无妨。可一旦武将坐大,无人能制,则祸不远矣。”
“陛下,如今已不是打江山的年代,军务政务,本为一体,岂能分而治之?”
“陛下,天下太平,就该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岂有反让武将军阀专权之理?”
……
文官们纷纷进言,你一言,我一语,大有不撤军务处,誓不罢休的架势。
朱允熥却是气定神闲,淡淡道:“自古文武殊途,朕设军务处就是为了让文武官员能更好的各司其职。”
“诸位爱卿若是信不过大明的武将,大可投笔从戎,弃文官而做武将。”
“朕即刻下旨,将其调入军务处麾下的职能部门任职。”
“如此一来,便可管军国大事,不让武将坐大,诸位爱卿有谁愿意啊?”
此言一出,一众文官们顿时你看我,我看你,皆不作声了。
他们是不想让武将掌权,但却没有一个人愿意从文官转为武将。
相比舒舒服服的做文官,武将是一个很苦很累的活。
领兵出征,是要吃很多苦的。
打仗更是要死人的。
若是以文官身份,去军中节制武将。
那倒是有很多人愿意。
毕竟,那样的话,大体是不用去最前线的。
说是监军督军,其实也就是在后方指手画脚罢了。
战争胜利后,获得战利品,武将们不得不分许多给他们。
退一万步,就算仗打输了。
倚仗朝堂内的文官们相互支持,也多半可以将罪责推到武将身上。
诸如不听自己的建议,桀骜不驯,治兵无方等等。
朝堂内的文官,当然都会帮“自己人”说话。
最后,武将被重重治罪,甚至问罪处斩。
而文官则可能是受一顿训斥,调回朝廷继续任其他官职,或者降职了事。
过了几年,又能起复重用。
若是战争胜利,侥幸立功,那当然主要都是自己的功劳。
朝廷里主事的文官,从兵部到吏部,都会向着文官,将他功劳添加得大一些。
将武将的功劳减掉一部分。
就算皇帝发现了,也可以理直气壮的说,他们是为了防止武将持功自傲,领兵自重……
有文官集团帮衬,督师武将便是一件低风险,高回报的事。
可一旦转为武职,从此便不再是文官集团的“自己人”。
作不了威,作不了福,出了事也无人给自己“背锅”。
就更别说在世人眼中,除了少数封为公侯的大将之外,将领都是野蛮人,天生便低懂圣人之道的文官一等。
他们又哪里愿意自贬身份呢?
场中瞬间变得鸦雀无声。
朱允熥目光从众臣脸上扫过,道:“诸位爱卿皆是忠心耿耿,为国为民之人。”
“若军务处真有那么大的危害,相信诸位爱卿都会投笔从戎,弃文从武。”
“如今既然不愿,那想来军务处也没那么大的危害。”
“此事就这么定了吧。”
他不待众臣再开口,又话锋一转,道:“军务处新立,下设机构众多,需要的办事官员不少。”
“军中将领,大多识字不多,文化不够。”
“军务处下属机构办事,还是需要有文化的。”
“朕决意,从国子监、大明军事学院、以及各省举子当中,挑选熟读兵书,精通兵法之人,入军务处做武官。”
“一来正好补充军务处的官员缺口,二来嘛,他们毕竟是读书人,饱读圣贤书,知晓忠君之道,也正好可以节制武官,以作制衡。”
“诸位爱卿以为如何呢?”
下面的文官们一听,顿时一个个皆松了口气。
还好,陛下还是向着他们文官的。
将那些人安排进了军务处,那文官们岂不是仍压武将一头吗?
“陛下圣明,臣等对此无异议!”
众官员纷纷表态。
朱允熥嘴角微微翘了翘。
对于这些官员们心中的算盘,他早已是了如指掌。
他们还以为那些国子监的学生、各府举子都是“自己人”。
却不知入了军务处,是要转武职的。
愿意转武职的人,必然与他们不是一条心的。
何况,人事安排的大头,还是大明军事学院的学生。
毕竟,他们才是真正的懂兵知兵之人。
国子监的学生和各府举子,除非真的精通兵法,否则,肯定会在入职的考核中筛选下来。
那时候,就不能怪他这个皇帝没有给机会了。
顺利将军事学院培养出来的学生提拔起来,安插到军务处各处,牢牢掌握军权,才是他此举的真正目的。
“那就这样吧,诸位爱卿都退下吧。”
“以后有什么建议,都向政务处进言,不必再来见朕了。”
朱允熥旋即下了“逐客令”。
政务处既然已经成立,那就要帮他挡枪背锅。
自己躲在幕后就好。
如此一来,朝廷大臣的压力和矛盾,便都转移到政务处和政务大臣身上了。
他这个皇帝,可以稳坐钓鱼台,坐看风云起落。
不会轻易得罪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