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弹工厂在大明的地位举足轻重。
不过,坐落于京师近郊,这片区域处于大明朝廷的严密掌控之下。
正常而言,也不会有什么动乱,因而在守卫力量的配置上,并不算太强。
但即便如此,子弹工厂依旧有着一支由百人组成的常驻宿卫队伍,且这些士卒皆配备火枪。
这等武装力量,在地方上亦不容小觑。
寻常的毛贼盗匪,面对这般装备精良的守卫,根本不敢萌生进犯的念头。
再者,子弹工厂处于朱允熥精心规划兴建的工业区内,周边的安保防线布置得极为缜密。
一旦有任何异常情况发生,在附近巡逻的捕快便能迅速察觉,并即刻奔赴现场。
如今的捕快,经过一系列的整顿与训练,武力水平早已不可同日而语。
相较于以往,他们的战斗力有了显著的提升。
而且,不远处还驻扎着内卫军队,这些内卫时刻保持着高度的警惕性,一旦收到消息,便能迅速做出反应,前来支援。
再加上工厂自身的防御力量,三者相互配合,形成了一道坚固如铁桶般的安全屏障。
从常理推断,这般严密的安保体系,理应不会出现什么纰漏。
然而,朱高煦身为刑部的执掌者,尽管刑部内部的实际权力已在众人的默契下对他形成了架空之势,但他毕竟在其位。
若是不顾一切地动用职权,在短时间内,还是能够行使一些刑部的权力的。
按照朝廷的规制,子弹工厂这片区域归应天府管辖,无论是捕快还是内卫,平日里皆由应天府直接指挥调度。
但自朱允熥推行改制之后,内卫和捕快便处于双重管理的模式之下,刑部也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垂直管理权限。
这本是为了防范地方势力肆意妄为,避免地方权力过度集中而滋生腐败与专权,
未曾想,在此关键时刻,却恰恰给了朱高煦可乘之机。
他心里清楚,想要直接命令这些守卫参与造反,那是绝无可能之事。
且不说这些人对朝廷的忠诚,单是这种明目张胆的叛逆之举,一旦败露,便是诛九族的大罪,没有人会愚蠢到追随他。
但若是采用调虎离山的计谋,将附近的捕快和内卫暂时调离,他还是有办法做到的。
于是,朱高煦凭借刑部的名义,寻了些看似合理的借口,将附近的捕快和内卫支使得远远的。
不过,他也明白,这种手段不能持久,时间仅限当日。
毕竟纸包不住火,时间一长,必然会引起他人的怀疑。
朱高煦自恃有着三千兵力,在他看来,拿下一个仅有百名持枪守卫的子弹工厂,应当是轻而易举之事。
可事实真的会如他所愿吗?
子弹工厂虽说仅有一百名常规持枪的守卫,但实际上,枪支的数量却不止这些。
正如枪支工厂需要子弹来校准枪支、测试性能一般,子弹工厂同样需要枪支来检测子弹的质量与性能。
只不过,这些用于测试的枪支,平日里管理极为严格,皆被锁在特制的柜子里,并有专人负责看守。
唯有在进行子弹测试之时,才会被取出使用,而且一旦测试完毕,便会立即归还锁柜。
但此刻,形势危急,已顾不得这些繁琐的规矩。
当即把所有的测试枪支全部取出,分发给那些平日里负责测试子弹、知晓枪支使用方法的工人。
虽说这些枪支的数量相较于朱高煦的三千大军而言,依旧显得有些单薄,但也能加强不少守卫力量。
与此同时,陆有林迅速令工人们紧急集合,向他们详细讲解射击的要领,手把手地教导他们如何正确使用枪支。
这是为了以防万一,倘若守卫在战斗中不幸阵亡,这些工人便能及时补上,继续抵御外敌。
李伯约和陆有林二人皆非行伍出身,未曾有过指挥军队作战的实战经验。
但一些基本的军事常识和道理还是明白的。
“砰砰砰!”
“砰砰砰!”
“砰砰砰!”
……
一时间,枪声大作,震耳欲聋。
朱高煦率领的人马刚一靠近,便遭到了子弹工厂守卫的迎头痛击。
守卫们隐藏在工厂内部,凭借着熟悉的地形优势,不断地进行射击。
朱高煦带来的这三千人马,虽说在数量上占据绝对优势,可面对上百支火枪的轮番射击,又哪里能够抵挡得住呢?
仅仅片刻之间,便在工厂前方抛下了数百具尸体,鲜血将地面染得通红。
朱高煦绝非平庸之辈,相反,他头脑聪慧,心思缜密,对于军事作战之道,更是极为上心,平日里也下了不少功夫去钻研。
他深知在火枪对射的战场上,除非对方的子弹已然耗尽,或者己方的火力能够完全压制住对方。
否则,贸然发起冲锋无疑是极其愚蠢的行为,只会白白送掉士兵的性命。
然而,此刻时间紧迫,必须要以最快的速度夺下子弹工厂。
于是,他咬了咬牙,决定冒险一试,命令士兵们发起冲锋。
但现实很快给了他一记沉重的耳光。
冲锋的队伍在枪林弹雨中瞬间被撕开了一道道口子,死伤惨重。
眼见此计不成,朱高煦也只能无奈地改变策略,命令士兵停止冲锋,就地寻找掩护,分散开来,与工厂内的守卫展开对射。
如此一来,战争的形势便迅速陷入了僵局,双方进入了相持阶段。
工厂内的守卫们虽然人数较少,但他们凭借着坚固的防御工事和熟悉的地形,顽强地抵抗着朱高煦的进攻。
而工人们在陆有林的指挥下,也逐渐克服了最初的慌乱,开始有序地参与到战斗中来。
他们虽然没有经过专业的军事训练,但在生死存亡的关头,也爆发出了惊人的勇气和斗志。
不断有人倒下,也不断有人捡起枪继续战斗。
鲜血很快染红了子弹工厂各处!
热武器的残酷,在这一刻凸显。
到处都有人中枪,有人不断呻吟,直至因血流殆尽而死去。
……
大明皇宫。
御膳房。
东北角处。
这里有一条传送带,通着后宫。
在大明皇宫的后宫之中,亦设有专门的厨房。
毕竟后宫被圈禁的人数众多,需专人负责膳食烹饪。
因后宫范围不小,有些地方与御膳房相隔甚远。
且后宫目前处于“圈禁”状态,若由御膳房烹制菜肴后再送进去,菜品往往会变凉,故而另外设立了厨房。
以往,后宫厨房所需的蔬菜水果肉类,皆由御膳房负责采购供应。
但自朱允熥下旨圈禁后宫众人后,后宫的厨房便与外界隔绝,仅通过一条条特制的传送带相连,以输送各类物品。
两名太监吃力地抬着一个被盖子紧紧盖住、密封得严严实实的箩筐,重重地放置在传送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