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4 (第1/2页)
子孙,也得被拿来做几篇文章。坤宁宫中,皇后徐氏便和几个儿子说起这事来。“一转眼,玉姐儿和月姐儿也要嫁人了,诲儿也要娶妻生子了,这时间过得可真快啊!我也老了。”“娘,您可不能那么说,明年您的大胖孙子可得您去cao心呢!”祁元询斜眼觑自己的二弟。别的不说,老二见缝插针的本事是真的强。母后不过是伤春悲秋了一下,他就顺杆儿爬,提前替儿子预定了养在皇帝皇后膝下的位置。徐皇后笑道:“我呀,养你们几个就累得不行了,明哥儿那么听话,我也觉着年纪上来了有些吃不消呢。好容易松快起来,你还要让我替你们养孙子?这该让你媳妇去做才是。”祁元询没绷住,微笑了起来。祁元诲有些讪讪地道:“那可不能让您累着,得让我媳妇儿好好养。就是也不知她们家里是个什么光景,嫁过来了知不知道怎么养。”说到这里,他已经恢复了正常:“到时候,指不定还是得劳动娘,指派几个有经验的人来伺候。”祁元询在一边站着不置可否。要论撒娇、讨父母欢心,他不擅长,老二其实也不是个中翘楚,说话最甜的还得数三弟祁元证。这不,祁元诲话音还没落,祁元证就接上话了:“二哥你想娶媳妇也太心急了吧!谁当我二嫂,咱们都还不知道呢,你就开始想着我侄子出生以后的事了。”“我就不想,我还想在爹娘身边多待几年呢!要是成婚生了孩子,那孩子不就要和我争宠了嘛!”几句话将皇后哄得眉开眼笑,祁元询只能深感佩服。祁元诲被三弟拿话拆台堵住了话头,一时有些憋闷。当然,祁元证那么孩子气的话,徐皇后听了虽然心中欢喜,到底要说教一番的:“你这话可别让你们爹爹听到。要成婚了,就是大人了,可不许再这么孩子气。”徐皇后又拿宫中百孙院那边住着的一众藩王王子举例:“你看你的堂兄们如此勤勉,只为成婚前有个好听的名爵,你们虽是皇帝的儿子,却也不可懈怠。”这说的便是宗藩袭爵考封之制了。原本藩王除世子外的诸子,按部就班就承袭了郡王之爵,如今却还要考封,不管旁的如何,从面上看,这些宗室子弟自是对外展露了一副勤勉人才的样子。天子在被封为太子前,也只是藩王罢了,几位皇子和他们的堂兄弟,彼此之间并没有什么代沟,也都能感同身受。当然,三皇子还是撒娇卖乖了一番:“娘放心,儿子再听话不过了。纵是不用考封,父皇会赐下王号,儿子也不会掉以轻心的,一定严阵以待。”没有人露出异样的表情,所有人都仍是言笑晏晏,仿佛这是再平常不过的孩子话。祁元询却发现,三弟拿话刺了二弟一道,看来两位弟弟的不对付,已经颇久了。他们齐聚在坤宁宫,是皇后要让他们在两位公主出嫁前,一家人多聚聚,过了一会儿,天子独一个的皇孙祁允昭被抱了过来。孩子刚睡醒没一会儿,精神头很不错,已经能爬能站了,圆圆的大眼睛,真是越看越讨人喜欢。祁元询留下来多看了一会儿孩子,等到他的母后、姐妹与王妃说起婚嫁详细事宜后,便也似自己那两个已经走了的弟弟,先行告退了。', '')('分卷阅读64 (第2/2页)
回了武英殿,祁元询的脑子里,便将方才二弟三弟的对话又拿出来细细分析了一番。三弟元证的年纪比他小上五岁,比二弟小三岁,彼此之间还是有一定的年龄差的。自己在京中读书,在武艺方面便不受太大的要求,二弟当初长在父母膝下,被朝着领军藩王方向培养的时候,武艺、武学方面颇为出众,只是文学不好,在朝臣们看来,脾气也坏。入京后,和几个同样不学好的堂弟混在一处,读书的时候不用功,且言动轻佻,很是让人诟病。三弟都拿他这个毛病来挑刺,暗讽元诲,若他不是皇子,考举受封王爵,简直是痴心妄想。看起来,二弟要成婚这个节骨眼儿上,京中的风浪很大嘛!朝臣们担心天子当年做藩王的时候到底培养了二皇子那么久,心中爱重,是以唯恐他迟封名爵是为爱子计,会致储位旁落。祁元询倒不是很担心。他爹只要还没昏头,就一定会遵循嫡长正统。他爹又不是通过靖难起兵夺位的,是正常继位的,前头的二伯、三伯被光幕预言会早于上皇而去——秦王二伯也确实已经薨了——这才有了他爹的得继储位。毕竟如果按照那样的顺序,他爹就是皇子里名正言顺的第一继承人!就算是靖难,推翻了前头的秩序,也要再立下一个铁律来。无数年的传承下来,嫡长子继承制被证明是保持继承稳定、家国天下安稳的最好方法。太平盛世,谁家不是嫡长子继承皇位?某朝倒是立嫡之后还要锻炼其他皇子的能力,颇有立嫡还要立贤的架势,结果却闹出了九龙夺嫡这一历史上最出名的夺嫡事件。这事不论,英明神武的唐太宗,在立嫡长子之后还给了嫡次子不切实际的妄想,于是乎,又造成了两子相争的惨剧。就算太上皇不在上头看着,天子都不会选择嫡次子,更何况祁元询的身后其实还有太上皇的支持呢?如此一来,在二皇子妃遴选期间,四月十五大朝之时,又有人请立皇太子。天子的口风终于松动:“众卿之前所上的表,朕俱都看了。建储是国之大事,朕不会私自决断,自然也不会轻忽。只是如今乃即位之初,朕有诸多大事要办,卿等所请,还是姑且再缓一缓吧。”这意味着什么?一同上表请立太子的时机到了啊!能有哪一件大事,比国之储副的确立还要更大的?天子只要能立太子,就是对臣民广施恩泽了!是以之后数日,朝堂各部、宗藩诸王、各地臣僚,俱有上书请立皇太子。先是文武群臣以“皇太孙为圣嗣之长嫡,禀睿德之重华”为由请建太子;又有郑王祁元詝、秦王祁元训等上疏请立皇太子;此后文武群臣再次上疏,言“皇太孙以嫡以长,既明且仁,德缉熙孝,友兼至诚”,乃是储君的不二人选。如是者三,五月初一,天子终于下谕,立嫡长子为皇太子,并命礼部卜算好吉日上奏。除此之外,又令一旬之后,开始宗室考封,其中准备,仍是礼部要做。文武百官自是欢喜,对于他们来说,能说动天子立储,实在是做了一件于国有利的大好事,心中甚是欢喜。乾圣帝退朝后,没回乾清宫,而是径直去了坤宁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