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赤脚医生和赤脚医生手册
“什么想法,快说说。”
当蒲老听说王孟德有办法后,连忙追问道。
“对了,刚才开会的时候,鲁院长还说了,国家准备持续大力兴办教育,对医务工作者的培养,也是放在了主要的位置。
在未来几年,按照计划,全国各个省市,都要新建一些中西医医学院,咱们研究院,后期还需要编撰一些供中医教学使用的教材呢。”
“你的想法不会也是跟这个一样吧。”
也难怪他会有这个疑问。
在今天的会议上,几个院长、副院长,以及各个研究所的负责人,他们十几个人一起研究讨论了半天,也只想到了大力办学和多带学生这一点。
“先生,兴办学校是一个好方法,可谓是百年大计,但这是长远的规划,远水接不了近渴,如果要解决现在的困境,就得想其他的办法。”
王孟德笑着说道。
新建大量的中西医医学院,使教学正规化,打破传统的师徒相授的模式,对未来医学的发展,有很大的益处。
但这种方法,对眼前的困境来说,作用太慢了。
一个医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最少也得好几年,然后毕业之后,还不能马上上手,还需要实习一段时间。
前前后后,培养一名医护人员,费的时间,太长了。
而且,大城市其实不是很缺大夫和医生,现在主要是广大的农村地区,缺医少药。
大量时间和金钱培养出来的大夫,如果放在农村,感觉又太浪费了。
“先生,我在研究院看过一个数据,目前国内大概只有百分之十左右的医护人员,是在农村地区,其他的大部分医护人员都是在城市之中。
现在的问题核心,是解决农村地区广大人民群众看病难、缺医少药的症结,针对这个问题,我有两个办法。”
他除了在中医研究院里看到过这种数据,在空间里,查找前世医学知识的时候,无意间也看到了一组数据。
就是在65年的时候,当时,国内有一百四十多万名卫生技术人员,只有百分之十在农村。
听了他的话,蒲老捏着胡须,怔怔的思考着。
过了一会儿,他转头看向王孟德,赞赏的说道:
“孟德,还是你眼光独到呀,你刚才说的太对了,核心问题还是在农村,城市里,特别是大城市里,医护人员确实缺的不是特别厉害。
伱仔细的给我讲一讲,你的两个办法是什么?”
他知道这个学生不仅看问题的角度独特,主意还多,往往有很好的解决办法。
“先生,其实这两个办法,可以看作是前后连贯的,可以相辅相成。
第一个,就是对农村有知识和文化的农民,给他们进行短暂的培训,使他们能简单的解决一些常见的疾病问题。
经过一年半载的培训,不求他们能治好大病、重病,复杂的病更不用说了,只要能解决人民群众的一些头痛身热、擦损外伤等小病就行了。
虽说是只能治疗小病,但能治理能解决,也是大大方便了村民群众,解决了他们看病难的问题。”
王孟德解释道。
后世很多扎根农村的大夫,都是参加了一年半载的培训,然后一边在农村给人治病,一边自学,随着实践经验的增多,他们甚至能治好大城市医院治不好的病。
他没有说大病该怎么治,这个年代,农村里谁要是得了大病,那可是没钱治疗的,一般都是听天由命。
“不错,你提出来的这个办法可行,如果各个地方都分批培训一些懂得简单医护知识的人员,确实可以有效的解决问题。”
蒲老略一思考,就明白了他的意思,顿时就高兴的说道。
他年轻时候,也是在农村和县城等地方行医,知道农村地区需要的不是医术精湛的少量大夫,而是大量有点基础的医护人员。
“先生,这些人,经过培训回到农村之后,还不需要编制,他们还是以务农为主,平时农忙时就种地,农闲时行医,或者白天务农,晚上给人治病。
而且,有了这批人,在广大农村地区也能普及卫生知识,宣传预防疾病或传染病,还有,他们不仅可以治疗常见病,还能为产妇接生。
有了他们,我相信,农村的婴儿死亡率会大大的降低,各种传染疾病也能很快的根除。”
王孟德又说道。
他在下乡给人看病以及在桂省支援的时候,都曾经帮助产妇接生过。
同时也了解过,在农村,有大量的产妇因为没有医护人员接生,导致一尸两命的大有人在。
“好啊,好啊。”
蒲老激动的站起身来,他在办公室里打着圈走了一会儿,然后一拍手,对着王孟德说道:“孟德,你等下回去之后,把刚才的想法都写出来,然后我和你一起去找院长。”
说完他看着王孟德,越看心里越满意。
自己这个学生,真是收的太对了。
就刚才说的这些想法,如果真的实施起来,绝对会让数以亿计的农民受益。
“是,先生。”
王孟德答应道。
走了几圈,蒲老逐渐的恢复了平静,他接着一脸期待的问道:“对了,孟德,刚才你说的是两个办法,另一个是什么?”
有了第一个解决办法,他现在更期待接下来自己学生说出的第二个。
“先生,第二个办法,就是编撰一本医书,不对,应该叫手册。”王孟德慢慢的说道:
“这本手册,不讲解剖学、生理学、生化学、药理学等深奥的知识,而是以问题为中心。用最浅显的语言,最切实可行的办法来普及病症的诊断和治疗。
从常见的咳嗽、呕吐到复杂的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从灭蚊、灭蝇的防病知识到核武、生化武器的防护;从针灸、草药到常用西药。
里边的内容,要图文结合,以清晰明了、简单易行、务求实效为原则,力求让只要识字的人就能看懂,就可以按照上面的知识进行治疗常见的疾病。
我希望它是一本全民健康指导手册,不仅是农村地区的医护人员,就算是城市居民拿到它,不论是大人还是孩子犯了一些常见的小毛病,都可以在手册里找对策。
比如像积食了该怎样捏脊;出水痘了怎么办;得了口疮用什么药,都能从手册里学到。”
他说的这个手册,就是后世在极度贫困的时代,为几亿人解决医疗问题立下了汗马功劳的《赤脚医生手册》。
当然,这个手册,他将要利用自己的医学知识进行编撰,里边的内容跟后世的会多少有些不一样的地方,但框架没区别。
至于他的医学知识积累的够不够,也不是个问题。
在下乡的那段时间里,他把众多的病例都进行了记录,而且,每天给病患诊治的病例,他同样做了记录。
经过两三年的时间,记录的笔记本,已经有十好几本了。
而且,他也不打算自己一个人来编写这本手册,背靠中医研究院这棵大树,有这么好的资源,不用白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