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 青州告急(四千)
“张君,我欲兴兵讨贼,张君你就说吧,我等该何时出发?!”
孔融攥紧拳头,心中涌现出了万丈豪情。
纵观为官多年以来,他的名气虽大,但是没有多少时候称心如意过。
何进升迁为大将军时,他受杨赐之托,前去祝贺何进。
奈何何进的门人轻视他,没有及时通报,他一气之下便拂袖离去。
事后何进征辟他为大将军掾属,又举他为高第,迁任侍御史。
只可惜顶头上官御史中丞赵舍处处与他针锋相对,他又是一气之下称病离去。
等到了董卓当政,由于他看不惯董卓的所作所为,出声与董卓争辩。故而董卓怀恨在心,一脚将他踹到了北海国。
这些年为官的经历让他看出,不管是何进的挽留还是董卓的打击,都是碍于他的名声。
如今碰上了一个不以名声为决定要素的刘备当政,他又怎么能只顾北海的一亩三分地?
眼下叛贼占据青州,不正是实现抱负的大好时机吗?!
众人不知孔融心中所想,不过当他们听闻孔融的话语,皆是一愣。
看向孔融的眼神也变得奇怪了起来,哪怕是孔融一手提拔之人在这一刻都陷入了沉默。
不是他们看不起孔融,完全是孔融对于战事简直是一窍不通啊!
要不是刘备的援军,恐怕管亥就要将孔融生擒活拿了!
退一万步来说,就算不提管亥围城。
袁谭袁熙的攻伐还没有过去多久,孔国相,你是真的记吃不记打啊!
饶是张七尺也脸色微变,他望着满脸自信的孔融,心底直犯嘀咕。
按照张将军的话来说,孔国相,你这不是又菜又爱玩?!
他的兵卒虽多是山匪出身,但经过这些年的筛选,他的兵卒也不会行劫掠之事。跟寻常兵卒相比起来,也就是称呼上的不同。
若是让这些兵卒,因为孔融的失误送死,他是万万不能接受的。
故而张七尺连忙开口劝说,从孙乾那里学来的词句一个接着一个蹦出。
眼看就快要词穷了,好在最后关头还是点头同意张七尺的说法,即不干涉张七尺的指挥,但同时他要随军出征。
按张七尺的话来说,鼓舞士气同样的重要,甚至不输于一军的将帅。
孔融觉得此话说得妙,实在是妙极了。
当然让孔融最为诧异的是,青州黔首出身的张七尺,腹中的才华竟然远超他的想象。
没有好的方法便是仲尼复生,也断然做不到这点。
难道又是出自卫将军之手?细细想来鼓舞士气之类的话语或许也是卫将军的传授。
孔融心中感慨万分:卫将军真是不简单啊,实在想与卫将军好好畅谈一番啊!
一时之间,孔融思绪万千。
他想了很多很多,他年少因孝成名。
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见识的增多,对于大汉提倡的孝,产生了深深的怀疑。
父子之间真的存在亲情吗?
论其生子的本意,难道不一时的情欲吗?
为何要用亲情束缚呢?
这些想法孔融没有与旁人提过,他明白放眼大汉这种想法与大汉提倡的孝背道而驰。
见孔融同意了自己的想法,张七尺松了口气。
按照常理来说,张七尺完全不用在意孔融的想法,他尽管拒绝便是。
论行军打仗,孔融尚不如袁谭袁熙,没有什么好惧怕的。
问题是.孔融这个人有些不一样.
张七尺想起了临行前陈登的嘱托,孔融自视甚高,十分偏执极端。
倘若收不上税收,或许会处死收税的官吏。
倘若他人哭坟作假,或许会处死哭坟的人。
听到这两种说法的时候,张七尺不禁啧舌,这跟他印象中的孔融没有一处相似啊。
当他询问陈登从哪里得出答案的时候,陈登摇了摇羽扇神秘一笑,却又淡然地说道,“是根据孔文举性情推断而来,张兄全当听个玩笑,不过还请张兄谨慎小心。若孔文举性情偏执极端,或许真有这般可能。”
鉴于陈登此前种种成功的计策,足以证明陈登的智慧。
张七尺觉得陈登没有必要跟他开玩笑,于是乎将陈登的话牢记在心底。
随着方才跟孔融的交谈,张七尺猛地惊醒。
还真被陈登说中了!
孔融不单单是执拗那么简单,称一句‘偏执极端’一点也不偏颇!
故而张七尺害怕孔融一时想不开,这才同意让孔融随军出征。
与张七尺达成一致想法后,微醺的孔融顶着张红脸摇摇晃晃地起身,举着酒杯冲着众人说道:“诸君,我等不日后率军讨伐贼寇,还望诸君备好粮草辎重!”
在场的北海国群臣面面相觑,彼此都从对方的脸上看到一抹无奈。
不过谁也没有出声驳斥孔融的意思,不论是孔融提携的人或是孔融打压的人,在这一刻达成了意见上的统一。
张七尺好不容易让孔融退步,要是驳斥的话,万一孔融嗷嗷叫要带着北海国兵卒跟袁谭袁熙拼命那该如何是好?
“诺。”此刻的群臣之间,只剩了一道声音。
平原。
“什么?阿父又昏睡过去了?医者是怎么说的?”
袁尚听闻袁绍又一次昏迷,也顾不得兄长不兄长,情急之下失声问道。
袁谭袁熙虽然对袁尚不满,但是让袁绍再次昏迷,其中的过错,他们确实要占很大的一部分。
“自然.自然是无碍,需要静养一些时日.”袁熙哼哼唧唧地说道。
袁尚松了口气,“那就好,那就好”
然而一转头,他看到的是面色凝重的沮授。
“沮别驾怎么了?”
“三位公子.”沮授眉头越陷越深,“曹操陈兵边界.张飞奔赴冀州.北海郡奇兵天降.如此种种,想来青州风雨欲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