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悦和王谧对视一眼,心照不宣地一笑。他们顿时就明白这是怎么回事了,陶渊明之才,殷仲文自然识得,但越是如此,越是不能让他威胁到自己,他不引见陶渊明去当时的殷仲堪手下,却给他一些钱让他去建康,又不写信或者是托人举荐,分明就是想让陶渊明四处碰壁,最后心灰意冷地自己回归山野,如此一来,自己既没明面上得罪陶渊明,还有一个赠钱慷慨的名声,甚至可以得到陶渊明的感激,不可谓不算路深远。
陶渊明却是笑道:“不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啊,虽然没有在建康找到路子,但是回荆州的路上,却是意外地与那卞范之同行,当时他也是要去投奔桓玄的,就把我举荐到了桓玄的幕府中当了一个文书,而那桃花源记,也正是卞范之出钱雇人抄了很多本,四处传播,才让我有了点名气呢。”
刘穆之笑了起来:“原来是卞范之所为啊,你是文人,写文作赋拿手,而他是谋士,所图者乃是军政之事,而且,在桓玄那里,卞范之和殷太守一向是互不相让,留下你这位大才子,恐怕也是他对付殷太守的一着吧。是不是这样呀,殷太守?”
殷仲文打了个哈哈:“这个,这个陈年旧事,不提也罢,我主要,我主要是觉得卞范之这个人心术不正,总是教唆桓玄犯上作乱,可以说桓玄最后行这谋逆之事,也少不了他的挑唆。”
说到这里,殷仲文顿了顿,看着陶渊明:“不过,陶先生却是一股清流,没有跟他们同流合污,这点我可以作证。那卞范之图谋这些篡逆之举,也不会跟陶先生商量机要之事的。他连我都要防着,怕我抢了他的功劳,更不用说对于陶先生了。”
陶渊明微微一笑:“殷太守所言极是,不过,也是因为我一直受到先祖的家训,不可以行篡逆之举,其实桓家的名声,我不是不知道,但当时我报国无门,无人举荐,只能暂时栖身他的幕府,毕竟当时的桓玄,是朝廷正式的南蛮校尉,广州刺史,至于谋逆之举,乃是后事了。我当时为他做事,也是为朝廷效力,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
刘穆之点了点头:“不错,其实我们这些下层士子,没什么选择的权力,有这种大将的幕府常识,肯给个机会,就已经是谢天谢地了。至于后来桓玄篡逆,不是我们这些人可以阻止的,别说是你,就是现在满堂的诸公,当年不也都是一时受形势所迫,当了桓玄的臣子吗?这点,我想没有人可以苛求陶先生你的。”
这话说得所有在场的人都惭愧地抬不起头,陶渊明微微一笑:“可是,就象刘镇军,刘长史这些忠义之士,一时隐忍,终将起兵复国一样,陶某虽不过一介文人,职位低微,但也心怀忠义,想着有朝一日能凭自己的力量,为大晋做点事。本来我是准备从伪楚朝中辞官回家,不为之效力了,可是没想到,这时候正好碰上京口建义,也让我有一个报国的机会。”
PS:因为后台失误,把后面定时更新的2353章提前在上午更新了,现在已经把内容替换了过来接上了新章节,今天的两章就都在这里了,下午五点的更新取消,特向广大读者致歉。如果内容上仍然是2353章的朋友,可以尝试删除本书后重新加书架,这样就能调整过来了。
请收藏本站:https://www.kanshuc.cc。手机版:https://m.kanshuc.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