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上宋州怀疑的视线,陆岙眨眨眼睛,伸手一勾,揽住他脖子,“我当然记得,这事怎么可能不记得。” 宋州不太相信,对着他带笑的眼睛,却也只能亲下去。 黄宁纳朋友那边很快传来肯定的消息,他们愿意接纳陆岙去参观,不用带什么东西,也不用什么特别的手续,作为朋友去参观就行。 陆岙欣然前往。 这次出门他一个人去。 宋州原本想直接瞬移送他过去,陆岙拒绝了。 没有交通记录,跟人打交道时总有些奇怪,容易惹人怀疑,他偶尔也想遵循人类社会的规则。 陆岙出发那天是一月六日,天还冷,他一早上就要开车去县里,车留在县里的停车场,然后从县城里赶车,直接坐到新陆州,然后再坐飞机去山南省。 这个过程耗费一天。 下午五点多时,陆岙终于在山南省的省会找了间酒店住下了。 他打电话给宋州报平安,又跟黄宁纳的朋友联系,约定第二天早上过去。 黄宁纳那朋友叫曹梓钧,为人很热情,第二天专门开车过来省会接他。 陆岙早上八点多就吃完早餐坐上他的车了。 曹梓钧看陆岙坐在副驾驶座上犯困,问:“兄弟,大老远来这一趟容易吧?” “还行,麻烦你们接待了。” “这有什么好麻烦的?黄教授的朋友就是我的朋友,海洋牧场投入可不小,你怎么忽然想起来弄这个?” 陆岙沉吟了一下说道:“我以前不干这个,去年才回乡下打鱼,一年收入不少,手里有了点闲钱。一直打鱼也不是办法,海里的鱼越来越少,渔业税也高,就想是不是弄个海洋牧场,自己养点鱼。” 他们这种养殖业交的税少,还有补贴。像往外卖鱼,一斤鱼卖十二块,其中十一块都是他们,另外还有五毛能补贴到他们手上。 打鱼的话,税收就高多了。 曹梓钧听到他这话,倒能理解他的野心,不过并不看好。 他看陆岙一眼,道:“做海洋牧场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这里面投入可大了,产出又不一定,要是私人的话,十个有九个半都是亏本。” 陆岙笑笑,“我知道,谢谢曹哥提醒。” “我看你要真对养殖感兴趣,不如申请片海,弄点鱼排,养养扇贝海参什么的,赚得多,操的心还少。” “我先看看,要是行的话我再回去弄,要是不行就按你说的,弄点鱼排看养些什么。”陆岙道,“我还这么年轻,很多事情都可以尝试一下。” “哎,这话说的也是。” 曹梓钧开着他那辆破车,跟陆岙唠了一路。 陆岙从头听到尾,对海洋牧场有了个初步的想法。 中午十一点多的时候,他们终于到了曹梓钧海洋牧场的岸上基地。 曹梓钧停好车,介绍道:“我那个海洋牧场比较大,算是远洋深水牧场。这个海洋牧场,加上各方面投资,我们总共投了六千多万进去。” 陆岙点头,他之前查了下资料,这个数额倒没吓到他。 曹梓钧看他淡定的神情,继续说道:“你别看我们已经投了那么多钱下去,实际上那么多钱也只是做了个初步的建设,离成品还远着。” 他们说的已经走到了走廊里,曹梓钧一指岸上挂着的张贴画,“你看我们这个构想。” 陆岙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过去。 墙壁上的张贴画详细描绘了海洋牧场的示意图,上面有卫星遥感监测系统、飞机遥感监测、环境监测系统、牧场看护系统、种苗生产系统、雷达监测系统、海藻场、行为驯化场、人工鱼礁、育成设施等等。 这些密密麻麻的字组合起来,让陆岙觉得分外陌生。 这里很多概念他还是第一次见到,哪怕猜都猜不出这些东西究竟是什么。 他来到这里后,脸上第一次出现茫然神色。 曹梓俊悄悄打量他,陆岙很快调整过来了,问:“海洋牧场现在已经建成这些设施了?” “想得美。”曹梓钧苦笑,“别说建成了,现在连四分之一的设施都没建好,我们现在就大致弄好了牧场看护系统、种苗生产系统、海藻场、人工鱼礁、育成设施这五个方面,其他的按需要陆陆续续建好了一些。” “那这个牧场里面主要在养些什么?” “海参、扇贝,还有一点鲍鱼。牧场里种了点海藻、海带当成它们的饲料。”曹梓钧道,“你是黄教授介绍过来,算是自己人,我也不跟你打马虎眼,实际上我们这个海洋牧场建成已经有七年多了,前三年都是实验性质,真正投入运营也就在四年。” 陆岙点头,“那这四年的运营情况怎么样?” “不好。”曹梓钧深吸一口气,“有两年情况好一点,基本实现了盈利,前年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回事,先是扇贝染病大规模死亡,后面蔓延到海参,整一个海洋牧场差点没倒闭,我们彻底清理海洋,仔细消毒过才继续投入使用。” 陆岙惊讶地转头看他。 曹梓钧摆摆手,“海洋养殖就是这样,因为品种比较单一,密度也比较大,它们聚集在一起的时候经常会互相感染疾病跟虫害。” 陆岙想了想,“平时在野外也经常能看到某个种群大规模聚在一起?” “那怎么能一样?在自然环境下,它们自生自灭,只要不是特别严重的大规模虫害,也没有谁会特地关注某一群鱼。养殖就不一样了,但凡有一点疏忽,一整年都要血本无归。” 曹梓钧看他,道:“老弟,哥也不哄你,也不是怕你加入这个行业竞争什么的。做这一行真的特别难,技术不成熟,手续也复杂,对个人要求还高,一不小心裤子都要赔掉,如果有别的出路,哪怕包个渔排养鱼,也好过投身到海洋牧场里面。” 陆岙真挚道:“谢谢曹哥,我会认真考虑。” “我就知道现在说什么你也听不进去,不过还是想劝劝你,知道三文鱼养殖吧?” 陆岙点头。 三文鱼作为寿司界最常用的海鱼之一,可谓大名鼎鼎,野生的也供应不过来,基本采用养殖货。 曹梓钧道:“五年前,n国的三文鱼养殖渔场中,就因为感染了病毒跟寄生虫,大量三文鱼身上长满了寄生虫跟溃疡,甚至因为感染长成了s型的畸形鱼。你上网搜一搜,新闻还在。” 陆岙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事。 他上网搜了一下,果然搜到了相关报道。 看了好一会,陆岙关上手机,道:“养殖行业乱象那么多,我更想投入到其中,做好养殖,让大家吃上放心的鱼肉。” 曹梓钧见他听进去了,看他一眼,继续说道,“你要真想做,那我跟你说一说必要的手续。” “首先你需要申请海域的使用权,我国的海域使用权比较难申请。” 陆岙道:“我比较经常跟海警和渔政打交道,这个对我来说应该不会特别难。” “这只是第一步,当你申请到了海域使用权之后,你还要和相关的科研单位合作取得技术支持。你知道吧,海洋牧场是一个大工程,你需要海洋生物、海洋防腐、环境信息监测等方面的支持。” 陆岙盘算了下自己的人脉,“这个也没问题,我基本上认识相关方面的专家。” 曹梓钧深深看他一眼,“如果这两方面你没问题,那就只剩下一个问题了——钱。你看我们烧了几千万,也就烧出一个初步结果,你得盘算一下自己家底够不够厚,能不能持续地烧钱。” 这个最没问题。 陆岙前天还和宋州探讨了一下,宋州银行里有多达二十多亿的现金可以短时间内取出来。 这个钱足够他烧了。 陆岙不好直接对曹梓钧说,便对他笑笑。 曹梓钧也看出他对自己的经济实力很自信,该劝的都劝过了,曹梓钧也不再赘言,“那我们先过去海洋牧场,我们那边也有工人驻守,过去那边再吃饭?” “没问题,麻烦曹哥了。” “不用客气,来,我们先上快艇。” 曹梓钧带着陆岙上了快艇,往外海开了一个半小时,终于看见了一座岛。 “这座岛也是我们的。”曹梓钧脸上露出骄傲的神情,“海岛旁边就是我们的海洋牧场了。” 陆岙一惊,“现在个人可以申请海岛?” “可以,十多年前就通过《海岛法》了,只要备齐资料就可以过去申请,我们这个海岛申请到的使用年限是最长的五十年,等到期了,经过专家评估之后,我们还可以继续申请。” 陆岙探头去看海岛,岛上郁郁葱葱,种了些椰树和花草,看得出来,海岛主人精心打理过。 曹梓钧道:“你别看这个海岛看起来不大,其实长有三百多米,宽也有七十多米,我们现在是没有钱,如果有钱的话好好收拾一下,作为度假海岛也会很受欢迎。” 陆岙问:“海岛可以做这样的用途吗?” “当然。配套设施嘛,我们这个海洋牧场原本在申请的时候备案的就是综合型海洋牧场,集度假、观光、垂钓、养殖、增殖放流等一体。你看海面上的设施可能看不出来,其实我们在海底还修了海底隧道,等会带你去看看就知道了。” 陆岙放眼望去,海面上的装置倒不多,只是有些圆形的深水养殖网箱和一排排的竹竿,其他装置应该都在海底,需要潜入水中才能看见。 曹梓钧在来的路上一直向他泼冷水,现在陆岙看着这情景倒越发心动了。 如果让他来弄,他能将海洋牧场建设得更好。 第165章 曹梓钧带着陆岙在海洋牧场里走了一圈。 他海洋牧场基金来源很复杂,既有个人投资,也有政府投资,这决定了很多项目他想上,却未必能上,需要经过多方博弈。 陆岙听了,心中有些感慨,要是没点特殊情况,想做事业还真不容易。 参观完了,曹梓钧问陆岙,“你想建设一个怎么样的海洋牧场?” 陆岙谨慎地回答,“现在来看,主要还是想建设综合型的海洋牧场,在养殖的同时,出让一部分利益用来增殖放流,回馈海洋。” 曹梓钧惊讶地看他一眼,“这个可不简单,做公益不只是金钱的问题。” “我知道,慢慢尝试,我们从海洋里索取了那么多,总得回馈一二。” 曹梓钧朝他竖起了大拇指,“这个想法我喜欢,你如果真想做公益,到时候我看看能不能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持。” 有渔业背景的人,大多都想回馈海洋,但现实远比想象中复杂,哪怕有心做公益也未必有力,尤其是这种大型海洋牧场,他们需要投入的东西太多了。 曹梓钧在社会上打拼了十来年,形形色色的人都见过,陆岙这样的他还真是第一回见。 陆岙口气实在太大了,很多项目他想都不敢想,在陆岙口中却变得平平无奇起来。 要是换一个人,他肯定以为人吹牛,放到陆岙身上,他能感觉到陆岙的真诚。 这真是奇了怪了,不知道是哪家的富二代出来做事业,才会这样财大气粗。 陆岙参观完,又问了曹梓钧相关的设备。 这些设备大多由曹梓钧特别定制,买不到现货,陆岙记下,打算等海洋牧场真开起来后,就请曹梓钧帮忙订一批设备。 设备向谁订都是要订,走曹梓钧的路子,双方有合作关系之后,以后找他帮忙也方便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