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导致英国投降的原因是陈兵海峡对岸的百万德军。 早在一九四三年初,也就是红俄显露出战败的迹象之后,德意志第二帝国就国家的军事工业生产做了调整。以攻打英国本土为目的,德军需要足够多的登陆舰艇与运输船只,还需要大量运输机。 结果就是,从一九四三年初开始,德意志第二帝国就在大量建造登陆舰艇。 为此,甚至耽搁了主力舰的建造。要知道,“腓特烈三世”级的三号践与四号舰的完工时间就从一九四四年底推迟到了一九四五年底,主要就是原本计划用于这两艘战舰的钢材被拿去建造登陆舰了。 到一九四四年底,在经过了近两年的努力之后,德军已经打造出了一支足够强大的登陆舰队。 当时,这支登陆舰队里面有三十八艘排水量在五千吨以上的大型登陆舰、七十七艘排水量在两千吨到五千吨之间的中型登陆舰、二百四十艘排水量在两千吨以下的小型登陆舰,以及大约五百艘在五百吨以内的登陆艇。如果这些舰艇同时出动的话,能够一次性把两个坦克师、两个装甲师与六个摩步师送过英吉利海峡。此外,德军还征用了两百多艘商船,把其中的一百二十四艘改造成了火力支援舰,总共配备了近两千门火炮,而另外的一百多艘商船则用于运送物资。 可以说,德军已经具备了攻打英国本土的能力。 当然,两栖登陆只是攻打英国本土的手段之一。 在大战爆发前,德军就打造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空降部队,而且这支部队在大战期间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比如,在攻打克里特岛的战斗中,担当主力的就是德军空降兵。直到空降兵基本上击败了岛上的英军之后,意大利军队才姗姗来迟。在这场战斗中,德军空降兵体现出了极高的战斗素质。在德俄战场上。德军空降兵也做出了巨大贡献,除了执行空降作战任务之外,还往往被当成精锐部队派往关键战场。比如在一九四二年冬季,俄军在莫斯科发动战略反攻的时候,就是德军的空降兵及时到达,守住了摇摇欲坠的防线,挫败了俄军的反击行动。 到一九四四年底,德军空降兵的规模已经扩大到了二十五万。 虽然在绝大部分时候。空降兵并不被当成空降兵使用,而是精锐步兵,但是德军空降兵的训练标准并没有因为战争而降低,所有官兵都能够空降作战,而且空降兵的主要装备也是针对空降作战研制的。 支持这支空降兵的是总数在四千架左右的运输机群。 虽然德军装备的大多是双发中型运输机,主要就是,在德军设法从中国获得了重型轰炸机之后,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几家飞机制造厂就降低了中型轰炸机的产量,也就有足够的能力生产规格相当的运输机。相对而言,中型运输机并不强。如果空投伞兵的话。一架只能搭载一个伞兵排。如果投放物资,则不超过四吨。但是贵在数量巨大。德军机群能够在一次行动中空投三个空降师。 显然,在攻打英国本土的战斗中,空降兵将担当尖刀的角色。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英吉利海峡、也就是多佛海峡太狭窄了。 这道海峡,最窄处只有三十公里左右,最宽处也不到一百公里。这个距离,别说是登陆舰与运输机。甚至在一些远程火炮的射程之内。 也就是说,只要德军掌握了制海权与制空权,跨过多佛海峡就不是问题。 一九四四年底。在多佛海战结束之后,德军就开始为登陆英国本土做准备。当时,除了让用于攻打英国本土的军队在法国北部地区与荷兰集结之外,德军还出动了大量扫雷舰去多佛海峡里开辟安全航道。 当然,德军并不缺乏扫雷舰。 这些举动,都可以看成是德军攻打英国本土的前奏。 当时,德军还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即虚张声势。 根据战后解密的资料,到一九四五年一月底,到达法国北部地区与荷兰的德军部队总共还不到六十万,而且大多是从本土调来的二线部队。当时,从德俄战场上撤下来的主力部队中,很大一部分在土耳其与伊朗,其他的也在东欧地区休整。显然,六十万德军根本不可能攻占英国本土。 按照最乐观的估计,德军要想占领英国本土,也需要动用一百五十万地面部队。 如果英军的士气没有崩溃,而且军民依然坚持抗战,恐怕要动用三百万地面部队。 问题是,德军根本不可能如此迅速的调集一百五十万地面部队。如果以三百万为准,那么仅调集部队的准备工作就得持续到一九四五年六月底,而囤积物资的准备工作则要持续到一九四五年底。原因很简单,动用的地面部队越多,需要投入的物资就越多,也就需要更多的时间做准备。要知道,德军的机械化程度非常高,即便是普通的步兵师,配备的机械化装备也比英军的装甲师多得多。这就意味着,德军在作战的时候将消耗更多的燃油、弹药等物资。 事实上,德军总参谋部并不指望在一九四五年上半年攻打英国本土。 当时,德军总参谋部把进攻英国本土的时间定在了一九四五年的下半年,而且很有可能延期。 问题是,拖到一九四五年下半年的话,德军未必能够获得攻打英国本土的机会。 这就是,英国皇家海军的四艘战列舰很有可能已经修复,如果加上美国海军的两艘快速战列舰,本土舰队的规模即便不如德意联合舰队,也有能力阻挡德军的登陆舰队靠近英国本土。 更重要的是,到了一九四五年下半年,美国海军至少能够获得九艘舰队航母。 如果在此之前,美国海军没有在太平洋上损失舰队航母,而且中国海军也没有急着攻打夏威夷群岛东部的大型岛屿的话,那么美国海军就肯定会在大西洋上保留三艘,而这是德军所无法应付的威胁。 显然,只有在一九四五年上半年攻打英国本土,德军才有更大的胜算。 为此,德军采取了勋章声势的策略。 这就是,经常性的调动部署在法国北部地区与荷兰的部队,而且按照两倍的规模修建营地,运送的给养也是正常所需的两倍。 正是如此,英国当局做出了错误判断。 当时,英国当局认为在海峡对岸的德军已经超过了一百五十万,而且还在以每周三个师的速度增加。 此外,意大利当局也做出了出兵的决定。 这两个因素加在一起,让英国当局确信,在一九四五年的第一季度,德意联军就能够做好攻打英国本土的准备工作。 显然,英国根本挡不住德军,甚至不可能在本土保卫战中创造奇迹。 如果德军在一九四五年的第一季度登陆英国本土,那么三个月之内,英国皇家陆军肯定会被击败。 关键就是,三个月之内,英国唯一的盟国根本不可能提供任何帮助。 这样一来,英国注定要战败。 更重要的是,英国将在本土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战败,而提前投降,至少还能保证本土不会遭到蹂躏。 正是如此,英国当局才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做出投降决定。 站在美英集团的立场上,英国当局的决定有点仓促,因为按照前面的分析,德军要到一九四五年下半年才有能力攻打英国本土,而到这个时候,美国已经有能力为英国提供强有力的支援,甚至有机会夺回制海权。这样一来,英国就不见得会迅速战败,甚至有可能在本土保卫战中扭转战局。 只是,从四千万英国人的角度出发,英国当局的决定是有益无害的。 说得简单点,等于把四千万英国人从战争的深渊中解脱了出来。 要知道,在英国投降的时候,几乎所有英国人都处于饥饿状态。在英国正式签署投降书之后的半年内,同盟国集团向英国运送了近五百万吨粮食。根据德意联军做的调查,英国在投降的时候,其国内存粮还不到五十万吨,即便按照英国的配给制度,也仅够为此几天,与断粮已经没有区别了。 可以说,如果英国再坚持一个月,就会有成千上万的英国人饿毙。 事实上,在英国投降的时候,已经有近二十万人死于饥饿,还有数十倍于此的人处于严重营养不良状态。根据战后公布的资料,在一九四四年七月到英国投降期间,英国的孕妇难产与早产率高达百分之三十七,而导致早产与难产的主要因素就是营养不良,以及得不到足够的医疗照护。 其实,在英国当局公布了投降的消息后,几乎没有英国人感到失望。 也就是说,绝大部分英国人在平静中接受了这个结果,似乎早就料到,这个结局早就应该出现了。 当然,英国也早就应该以战败收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