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1 / 1)

来京城的学子这么多,没人能一一保证他们的安全。

所以晏玄钰才要一开始就把不好的东西按死在摇篮里。

不能因为这些事而让天下人对科举失望。

...

会试总共进行了三天两夜。

从大周各处来的学子都有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各城的考试与会试比起来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

不说时长问题,题目的难度陡然上了新台阶。

加上这是京城的会试,有一两个身体本就不好的学子承受不住压力直接当场晕了过去会试考场内有随医,马上对考生进行了救治,

晏玄钰乍一听到这消息被吓了一跳,回过神来一想发现,大周第一次科举,决定未来几年甚至半生命运,这么多学子里只晕了一两个真算他们心态好了。

会试因为准备充分而进行得很顺利,三天一结束考官们就聚集在文渊阁封好名字后开始批改考卷。

一连几夜,文渊阁内都灯火通明,几班人马轮番熬夜,为了方便还暂时给了他们皇宫腰牌。

按理说晏玄钰所在的世界科举也是殿试在会试后近两个月,但是远没有文渊阁内的考官们来得轰轰烈烈,概因晏玄钰定好每份学子的试卷必须至少由两位考官通过然后交由第三人审核,确认无误方可。

原本还遗憾没被选上当考官的官员们一看去文渊阁的同僚都顶着大眼袋,登时吓了一跳,遗憾之情散去不少。

不过考官们的加班费很丰厚就是了。

对于他们来说也算是痛并快乐着吧,被选为考官一来是皇帝对他们能力的肯定,二来奖赏也确实不少,加班餐也很好吃总的来说,就是有点费人!

科举进行到这里已经算是步入正轨了,需要晏玄钰亲自操心的地方少了很多。

除了接下来的殿试。

晏玄钰提出了几个关于殿试的想法,让站在百官前列的林复一一念出。

因着之前就注重的学子人品问题,晏玄钰有个想法,就是先在会试放榜后殿试举行前举办一个宴会,通过观察学子们参宴的表现,将那一眼就看出品行不端的人都踢出去。

此为第一次筛选。

而后通过一些刻意制造的事情来探一探品行。

此为第二次筛选。

林复说完就退了回去,晏玄钰道:朕让林相所说的这些条目都尚不成熟,朕希望多多听到不同的意见。

百官都知道皇帝不是那种喜怒无常、口是心非的人,他若是这样说,那定是这样想的了。

这话一出,朝堂上顿时分作两派论了起来。

一派是以韩元为首的不太赞同派,他们认为这可是大周官方的科举,虽然是首次开创但也要遵守规矩来,来保证它的权威性。

皇帝提出的这两个想法给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有点胡闹了。

另一派则是支持派,他们的观点是,科举是颠覆以往选官制的,规矩都由他们来创。

而且就因为这宴会看上去不是正经考试,才能让学子稍微松懈一下好现出原形。

观察学子品行也是很有必要的,科举就是为了为朝堂注入新水,若是招来那品行不端的,说不定还要来将水搅浑。

两方各执一词,都有道理。

林复沉吟了一会,出列道:陛下,您说的宴会可行,可是陛下是否想过,这次吃过亏的人,下次就会小心翼翼,或者从旁人那听到风声的人,下次也会小心。

是,所以朕也在想,只能这样做一次。晏玄钰颔首。

奈何他又在短时间内想不出来更好的办法。

那朕便交给众爱卿来想,究竟如何考校学子品行。晏玄钰说。

啊?

不少人暗暗叫苦,合着转一圈又给自己找来新的事儿啦?

晏玄钰挺满意的,人多力量大嘛,林复说得对,举办宴会观察学子品行最多也就来一次,以后还需要更专业的手段。

他倒是模模糊糊有个不成型的想法,不过他觉得官员们也绝对能想出来,并且还能完善出具体章程。

有时候也不用他事事都自己来,不然朝堂上这么多官员岂不是没了用武之地?

百官之中大部分人都习惯了陛下的跳跃性思维,今早上朝时太府寺卿汇报的是水稻改良的进展没错,在最近这段时日土豆横行的京城里,太府寺依然保持本心,抵抗住了土豆的高产量诱惑,兢兢业业进行陛下交代的水稻研究。

不过嘛,进展是有,但小。要研究水稻首先要等它熟啊,就这样一季一季的,再不停改正错误想法,即使晏玄钰囫囵说了个大致方向,但是还要他们自己尝试。

果不其然皇帝也十分关注这件事,不能因为土豆产量高就全大周都只吃土豆啊。

太府寺卿下去,兵部尚书谭粲又上前奏报大周这六月以来的兵力分布以及武器、粮草问题。

因大周从前重文,且律法规定兵部尚书由文人担任,是晏玄钰掌权后才换成了袁康推荐的一位武将谭粲,谭粲原本是袁康很信重的手下,因为受了重伤后无法再上战场。

晏玄钰一思索,谭粲品级足够,又立过军功,完全有能力担任兵部尚书一职。

兵部尚书本就该负责军事行政,谭粲一上任即刻着手理清大周各城的兵卒人数,统计粮草,又清理出一批蛀虫。

最新小说: 重生娱乐圈女皇 星际呆萌小夫郎 说好败家子,比朕都有钱? 隋唐:只手挽天倾,我护大隋永昌 穿越三国,我的二叔是赵云 丑妃逆袭:战神王爷宠疯了 [快穿]每个世界遇到的都是变态 【快穿】娇娇 全息模拟犯罪直播,我只演一次 重回82:我女儿一个都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