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
由于与伊比利亚共享了战争情报,所以奥地利在登陆阿尔巴尼亚之后并没有松懈,而是警惕且缓慢的向前推进。
这虽然会拖缓一下战争进行,但是它可以有效防止奥斯曼对他们进行突然袭击。
4月30日
为应对前线的战争,奥斯曼在国内展开了又一轮的动员。
在该次动员当中,奥斯曼决定再次征召15万人的部队用于防守巴尔干地区。
而在奥斯曼战争动员的同时,对面的奥地利也展开了战争动员。
因为这场战争比奥地利预想中的要严峻太多。
原本奥地利认为自己只要平a上去,奥斯曼军队就会一触即溃。
但是事实上并不是如此。
虽然奥斯曼军队的战斗力不如奥地利军队,但是奥斯曼军队在信仰的加持下,在一些防御战中也能打出不错的战绩。
所以为了应对可能要长期化的战争,奥地利在国内再次展开了战争动员,准备动员出12万人的部队投入前线进行进攻。
5月1日
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过后,在亚历山大港的伊比利亚部队再次向亚历山大港和亚历山大发起了进攻。
在这次进攻中,伊比利亚十分顺利地占领了亚历山大港,并攻入了亚历山大城市外围。
但是伊比利亚在进攻亚历山大核心城市时却遭受了大麻烦。
由于吉哈德在过去的一段时间中不断的加强防御,动员军民。
所以现在的亚历山大实际上已经变成了一座坚固的军事要塞。
如果伊比利亚想要拿下亚历山大,就必须要一条街道一条街道,一栋房屋一栋房屋的夺取。
这绝对会让伊比利亚遭受到重大伤亡。
不过亚历山大这种完全军事化,堡垒化的模式并不能持续多久,毕竟亚历山大中的贵族和商人们可是要吃饭的。
如果他们看不到胜利的希望还一直损失的话,那么他们绝对会毫不犹豫的将吉哈德卖个好价钱,迎接天兵降临亚历山大港。
所以现在就看伊比利亚和埃及双方哪个坚持的更久,哪个更能够承受损失了。
5月2日
东方战争的消息开始陆续传达给北美洲,只不过由于该消息过于零散以及并不确定,所以北美洲殖民政府并没有第一时间展开会议,只是默默加快了战争动员,准备将要到来的美洲战争。
5月3日
经过帝国与枫丹的多次谈判,枫丹公社终于同意调遣部队到比利牛斯山脉和萨弗依地区驻防,在这两条边境上给予伊比利亚与教宗国边防压力。
而帝国付出的代价则是同意枫丹公社与北美洲扩大贸易,并给予枫丹公社1亿英镑的长期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