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她俩通过电话之后,周彦也没有再工作,直接上床睡觉了,这一整天跑来跑去还挺累的。
这边周彦睡觉的时候,纽约时间刚刚中午十二点半。
哈利·凯恩原本在外面跟朋友打球,忽然接到了张有安的电话,球没打完就把球杆收收回了家里。
快两点的时候,一个年轻人摁响了他家的门铃,把一份稿子送给了他。
拿到稿子的哈利·凯恩如获至宝,人还没有走到沙发那边就已经开始翻看手中的稿子了。
这是周彦新书《禁闭岛》的英文稿子,哈利·凯恩这段时间一直在等这个稿子,所以张有安一给他打电话他就迫不及待地回来了。
小说的故事背景设定在一座名为波士顿海湾的精神病院里面,那里专门关押了一些因为重罪而精神失常的罪犯。
这个封闭而神秘的精神病院像是一个看不见底的黑洞,吸引了无数的目光,一旦踏入,便会发现自己陷入了无尽的谜局当中。
岛上发生了一起失踪案,而联邦警察泰迪跟他的搭当被派往岛上调查失踪案件。
不过泰迪此行的目的并不单纯,除了调查失踪案之外,他还想在岛上找到杀害他妻儿的凶手。
但是寻找凶手的过程并不容易,随着调查的深入,泰迪发现这个岛上似乎有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而这些秘密,又都跟他想要找到的那个凶手有关。
……
小说的节奏出乎哈利·凯恩意料的好,他原本以为周彦这样的传统作家,写这种侦探小说,会更多地探索人性,忽略故事的发展。
但是事实跟他预料的完全相反,小说节奏很快,几乎没有任何延伸,让读者能够沉浸在故事当中,写作手法一点都不像是那些文学家们。
哈利·凯恩被小说的文字一步一步地带领到谜团之中,很多东西看似有了线索,但是又都藏在迷雾当中,看不真切。
而且每当哈利·凯恩感觉自己快要抓住真相的时候,却发现又出现个逆转,关键是每次的逆转都十分丝滑。
另外,小说的叙述视角很灵动,总是在泰迪的回忆以及现实中交错,更让人感到疑惑。
这种错位感应该是Y特意设计的,为的就是挑战读者的思维。
每一个看似简单、无关的情节,都有可能跟真相紧密连接,哈利·凯恩不敢有一丝懈怠,生怕错过重要的线索。
恍惚间,哈利·凯恩感觉自己是在跟一个某个对象进行着智力的较量。
但这个对象又是不确定的。
他或许是代入到了主角泰迪,正在跟一切的幕后黑手进行着较量。
也可能是站在读者的角度,跟作者进行较量。
甚至还有一种可能,他正在跟主角泰迪进行较量。
最后一种可能最让哈利·凯恩感到疑惑,甚至感到惊悚。
直到最后,哈利·凯恩看到结局真相的时候,才恍然大悟,怪不得他会有种在跟主角进行较量的感觉,原来这一切都是假的。
那个杀害他妻子,他苦苦找寻的凶手,竟然就是他自己。
看到这一段的时候,哈利·凯恩的反应跟主角几乎是一样的,不敢相信。
对,是不敢相信。
其实现在回想起来,主角似乎也隐隐地意识到,或者说是回忆起来自己是谁了,但是他潜意识里面并不愿意接受。
想到这一点,哈利·凯恩感觉头皮有点发麻。
他明明在看小说的过程中并没有想明白这一点,但是潜意识里面却有着跟主角一样的感觉。
前面的很多细节,都能印证这一切。
回想起前面的一些细节,哈利·凯恩又把稿子翻到了前面,开始一个一个去找刚才看到的那些细节确认。
等哈利·凯恩把前面的细节重新梳理一遍之后,他越加地感慨Y这本新书的厉害,细节上做得简直天衣无缝。
正因为如此完美的细节处理,才会让他在看小说的时候被故事情节紧紧地扯住,主角内心深处的感受,也投射到他的身上。
也正因为有了这些细节,才让后面的反转既突然,又合理。
作为一个在图书行业浸淫多年的专业人士,哈利·凯恩知道,这部小说销量不可能差。
首先,它的质量过硬,而且非常特别。
书的质量好是一方面,故事特别更加重要。
很多好书未必能够拿到好的销量,但是特别的书,往往都很吃香。
再说了,哈利·凯恩可是知道,这部小说改编的电影已经在筹备了。
这就意味着,《禁闭岛》在前期宣传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而且就算没有电影,光是Y这个名字也足够有吸引力。
虽然Y在美国图书界几乎可以说没有名气,但是他在音乐界以及影视界的名气大啊。
美国的读者对于名人跨界写书是非常感兴趣的,也愿意支持。
大部分人成名人之后,最终也都会走向一条路——卖书。
不过大部分名人卖的书,都是他们的自传,或者是一些评书文章。
像Y这样正儿八经地写了一部长篇小说,那可是凤毛麟角。
到时候不仅仅是Y的那些乐迷会支持,其他那些喜欢凑热闹的人也会支持,大家也都好奇,一个音乐家写小说到底是什么样的。
……
哈利·凯恩稍稍盘算了一会儿,便拿起电话拨了出去。
很快,电话接通,对面传来一道浑厚的男人声音,“你好。”
“丹特,是我,哈利。”哈利·凯恩笑道。
对面的男人也笑了,“哈利,你怎么突然给我打电话了?”
“当然是因为想跟你聊聊天。”
“哈利,你知道的,我不介意跟你聊会儿天,但是我知道,你肯定不是为了跟我聊天才打这通电话的。说吧,到底是什么事情?”
“我有一个朋友,想要出版一本书,所以我来打电话问问你。”
“一本书?”丹特的声音充满了惊疑,“只是一本书,竟然让你给我打电话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