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小型化
此刻虽然克隆体总数已经突破了一亿,但因为每天的任意一个时段总有克隆体在休息的缘故,李青松同时维持的意识连接数仍旧只保持在了8000万左右。
农业综合基地和克隆体培育工厂全部完工之后,李青松没有丝毫迟疑,直接操纵着这8000万名克隆体全部投入到了诸多其余工厂的建设之中。
几乎每一个类型的每一种工厂都需要在现有水平之上扩大五到六倍。相对应的,列车数量、铁路线数量、客车数量、飞船等等,其数量同样要扩大到现在的五到六倍,才能胜任人口暴增之后的各项需求。
于是,克隆体培育工厂那里,便成为了整个木星系统最为繁忙的地方。
这还是李青松为了避免短时间内克隆体大规模出现,对现有运输、补给、能源线路等造成冲击,特意调整了克隆体的培育批次的结果。
现有的培育方式是,不再令克隆体每隔半年时间就集中诞生1500万名,而是将这1500万名克隆体均匀分布到了每一天诞生。
如此,每天便会有大约8.3万名克隆体从培育工厂出现,且始终保持稳定,不再暴涨暴跌。
这样一来,对应的资源就比较容易调配了。
在克隆体培育工厂这里,李青松专门开辟了物资储备仓库,储备了大量的衣服、食物、鞋子、帽子、毛巾等等个人用品,还调集了大量的运力到这里。
每一天零点刚过,便有约3500名克隆体出现,被机器人和克隆体们搬运到休息室。
固定休息半天多的时间后,这新诞生的克隆体们便排着队,在一片安静肃穆之中快速前进,先来到衣物领取处,领到自己的衣服,再流水线般来到旁边的食堂,吃下人生的第一餐。
每天,被服厂都会生产出数万套衣物,然后乘坐列车轰鸣着将它们分散到一处处衣物领取点中。
粮食基地和中央厨房也会生产出巨量的原材料和食物半成品,数量多到同样需要火车来运送,一列一列的送入到克隆体培育工厂的食堂之中,进入到克隆体们的肚子里。
但无论运来多少衣物和食物,这里的仓库却始终不会满,就像是一个无底洞一样。
不管有多少物资补给过来,都会被大量新诞生出来的克隆体们全部耗光。
吃完饭后,克隆体们再度有序起身,去领取其余的一些个人物品,最终,乘坐内部班车汇聚到克隆体培育工厂的大门口处。
这样的门口,李青松一共留了几十个。但就算如此,每个门口处都时时刻刻有一堆克隆体在等待。
大巴车快速开过来,一堆克隆体有序上车,大巴车快速离开,然后,下一辆大巴车到来,再度将一堆克隆体拉走,每年365天,每天24个小时,始终如此,从不间断。
因为拉走多少克隆体,就会有多少克隆体从工厂之中诞生,没有一刻停止。
这些克隆体会被运送到木卫三中心车站。
在这里,依据李青松为每一名克隆体规划工作的不同,他们开始各奔东西。
有的坐上了前往另一处基地的列车,并在那里进入到某一间工厂,某一座工地,或者某个基地、实验室之类;
有的克隆体坐上了前往太空电梯的列车,在那里升入太空,乘坐飞船去往另外的星球,又或者太空基地、木星环基地等等地方。也有的克隆体会加入到交通运输工作之中,成为了这转运克隆体工作之中的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