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老虎:“……”
他来了,他来了,萧大球他来了!
万朝应该没有人不知道这个名字吧,有一种梦境忽然照进现实的感觉!
辛弃疾本想亲切地叫这孩子一声“大球”,但尝试几番,还是没能说出口,只得略去了称呼:“你既从都中流亡至此,可曾听闻外界是何情况?”
萧大球全家几乎都已被杀,眼中顿时燃烧起了仇恨的火焰,他年纪虽小,却也口齿伶俐,表义清晰,很快讲清楚了近来发生的大事。
辛弃疾若有所思。
眼下的情形算不上好,却也没有到特别棘手的地步。
首先是北方的局势,东魏、西魏都忙着篡权,尽快变成北齐、北周,几乎可以称得上一声自顾不暇。
侯景本为东魏丞相、渤海王高欢(即北齐追封太祖神武帝)部下,受其青眼,承蒙恩惠甚重,甚至一举晋升为司徒,升入帝国中枢。
高欢刚刚逝世,尸骨未寒,而他叛兵已起,准备弑杀世子高澄。
谁料高欢早防着他这一手,遗命让高澄任用慕容绍宗破敌,果然将侯景打成了丧家之犬,慌忙逃蹿。
侯景本想着投奔高家的老对头宇文泰,宇文泰一看就知道他不是个东西,直截了当地让他滚,只好改为南下搞事。
话又说回来,萧梁王室的大聪明萧詧,跟萧大球同一辈份之人,为了获取自立的资本不惜向西魏投诚,宇文泰当然要派兵来助,将萧詧的对手梁元帝打得节节败退。
梁元帝无奈,只好也向西魏俯首称臣,表明顺服之意。
宇文泰一看还有这好事,岂有不应之理,管萧梁宗室如何打生打死,最后孤王坐山观虎斗,直接一举赢麻了。
一方面,萧梁宗室不惜引狼入室,荒唐得十分可笑,另一方面,宇文泰的地位也并非十分稳固。
如今的西魏是元钦为帝,虽然大权被宇文泰独断,仍有不少宗室耆老在试图反抗,闹出一茬又一茬的起义与暗杀。
按理说,北方出现裂缝,正是南方大举进兵,收复中原的大好时机,无奈萧梁这边全是漏洞,十个宇文泰摞在一起都比不上它破绽百出。
真正等到南方局势稳定下来,北方也随之稳定下来,陈茜茜再想进行北伐,其实只能是硬碰硬,而南方在这一点上又毫无胜算。
毕竟北方政权,魏——齐,还有魏——周的禅让,大抵都是和平演变,南方却经历了侯景之乱的洗劫,经济、疆域、民生都大大凋敝,基本是一个稳输的局面,不啻逆天而行。
好就好在他们现在就在吴兴城外,若能现在就找到陈茜茜,提前几年解决侯景之乱,同时让他发展起来,此消彼长之下,胜算确实不小。
小老虎点点头,同意了这个计划,只是内心深处还有些许疑惑:“怎么元钦这个名字好像在哪里听过似的。”
哦,他想起来了,是冯梦龙最新出版的八卦小报!
小老虎颇为感叹地说:“据说元钦和宇文泰的女儿年少相识,互结情丝,始终一夫一妻不立后宫。最后宇文泰要毒杀元钦,将女儿提前带出来,但宇文皇后不肯,和元钦双手交握,就此殉情了呢。”
“唉,这一段掺杂在改朝换代、国仇家恨之间的刻骨真情,真是一种吉光片羽啊。”
辛弃疾叹息道:“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二人交谈间,带着萧大球一道返回了吴兴城中,寻找陈蒨。
当他们到的时候,陈蒨已经怀着必死之心,决定去孤身行刺侯景,结束这场动乱,并没有打算活着回来。
他让吴明彻南下去投奔起兵的陈霸先,顺便安排了自己的弟弟陈顼走另一条路逃亡,为了避人耳目期间,还特意安排了一阵疑兵,可谓煞费苦心。
陈顼泪眼汪汪,再三流连,最终一咬牙,翻身上马。
陈蒨犹不放心,还在叮嘱着他注意事项。
他只有这一个弟弟,一生所为可谓是好哥哥的典范,就连临终都不曾怀疑过他有二心,以幼子江山相托,哪能想到陈顼转头就叛乱篡权,实力上演了什么叫做毫无良心。
如此殷殷叮嘱,让陈顼神色很感动,也真让旁边二人都听得无语了。
辛弃疾:“……”
小老虎:“……”
咱就是说,你那个后来夺权篡位、割地赔款的弟弟留了有何用?
亲亲,这边建议您当场送弟弟去死呢!
【作者有话说】
茜茜:我好像那个大冤种
第169章
少年陈蒨一转头, 看见几个陌生人莫名出现在自家门前,神色平静,并未露出一丝一毫的慌乱。
这份镇定难免让人高看一眼, 辛弃疾向他拱了拱手:“如今局势宜自为计,卿绝不可孤身入贼营。”
真要让陈茜茜像历史上那样被侯景关押好几年,黄花菜都凉了, 还谈什么逆天改命, 北伐光复中原。
陈蒨见他二人身后还跟着萧大球这一个小孩子,料想绝非侯景部下, 眉峰微蹙道:“阁下的好意我心领了, 如今吴兴城中能战者不到五百,城池凋敝, 粮草短缺,已无一战之力。”
吴兴是他的故土,城中都是他的故旧和亲人。
他不可能让所有人陪着自己玉石俱焚,而是将能送走的人都送走,提前张榜让百姓避开兵锋, 四散逃命, 而后自己一人去面见侯景。
之前兵乱的时候,他就自发组织民兵守卫过吴兴一段时间, 威望颇高, 故而百姓都听从他的主意,早已四散离去。
辛弃疾叹息一声:“百姓纵然此刻逃离,恐也难以幸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