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跟普通进士一样,三十多才考上进士。
那他想看的文书,一样会被封存。
纪元给了些银钱,请手底下庶吉士们吃酒,并道:“明后两天休息,大家回来之后,吏部那边的消息我就带回来。”
庶吉士们立刻鼓掌叫好。
众人去吃酒,倒是董康跟白和尚留下来。
董康是个爱热闹的,他肯定要去,不过问纪元道:“你不去吗?”
纪元摇头,他还有事情要做。
跟纪元认识最久的白和尚,还是从他的情绪里察觉到什么。
白和尚向来不是多嘴的人,他道:“我先回去,你若是有什么,一定要讲。”
白和尚一向信赖纪元。
他所在的青云寺,就因为纪元才没走向歧途,故而发现了什么,他也不会多讲,甚至还会帮忙隐瞒。
等众人离开,左右典籍还在收拾东西。
纪元道:“我从头查看一遍,你们也先走吧,我跟白和尚都是不吃酒的,所以不过去。你们还是好好歇息。”
这一说,让左右典籍心动了。
他们确实想去,只是作为修撰的左右手,他们不好意思啊。
见上司说得真诚,两人道谢离开,暗地里还道:“咱们也算跟过好几个状元郎,像纪状元这般的,还是头一个。”
“谁说不是呢,纪状元性格好,人也勤奋,还大度。”
纪元大度吗?
他不知道,因为他站在化远二十八年,吏部,户部,刑部送来的文书里。
迫切寻找当年发生的事。
天齐国每年发生的事太多了。
想要一桩桩地看,实在太难。
纪元点了烛火,终于在旧官署要锁门的时候,把文书找了出来。
黑暗里,纪元超强的记忆力在此刻发挥了作用。
事情的大概经过,他已经知道了。
林大人们查得也没错。
当年捞钱王逃走之后,因为没有其他证据佐证他知道隔壁连绍县做的事。
再加上那边连绍县的县令已经是死刑。
在文书上,说这位是被蒙蔽,送河工过去,也是履行职责。
要怪,只能怪连绍县的县令欺上瞒下,还坑骗同僚。
如果说这还不够,那连绍县的县令自己也“承认”。
是他把正荣县的人骗过去,也是他同正荣县当时的县令王长东说:“只是些普通差事,不会累着的,夏日还有瓜果茶饮,薪酬也给得合理。”
这样的说辞,“蒙骗”了正荣县县令王长东。
双方口供一致。
若不是当时的正荣县县令王长东临时跑了,估计处罚只会更轻。
当然了。
后来的也不重。
单看这些卷宗跟文书,只会觉得此事已经了了。
原来那位捞钱王也是“受害者”。
他只是“无辜”的被牵连了。
故而后续的升职,合情合理。
纪元躺在床上,回忆方才看的卷宗,长长叹口气。
如今终于知道对方怎么逃脱的罪责。
也知道了对方的姓名,籍贯。
王长东,顺天府人士,秀才。
搜索范围缩小,已经有了重大进展。
剩下的,大概就要从京城的王氏家族查起。
美中不足的是。
他还不知道这位捞钱王,先去了两广,又去了湖广,最后又是在哪。', '。')